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雜誌:明年兩岸關係會出現“冷和平”嗎

http://www.CRNTT.com   2015-11-25 00:01:58  


 
  第二,兩岸的經濟交往可能出現停滯或倒退。

  其一,大陸的經濟惠台政策很可能不再延續。對於蔡英文來說,其最佳目標是,既不承認“九二共識”,又能享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這樣有利於其連續執政。從大陸方面來看,這是蔡英文的一相情願,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卻想獲得只能基於“九二共識”方可取得的和平紅利,這是不現實的想法。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和平發展,是由於國共兩黨之間存在“九二共識”。倘若民進黨上台執政,大陸繼續奉行國民黨時期的兩岸政策,不能區別對待,這在實際上是變相鼓勵“台獨”。其二,兩會簽署的二十多個協議的執行將面臨困難。兩會簽署的二十多個協議是雙方基於“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而簽署的協議,雖然後來經過了兩岸公權力部門的審批程序,增強了其合法性和穩固性,但並沒有改變其基礎仍是“九二共識”這一事實。換言之,兩會簽署的二十多個協議之所以順暢地運行,是由於其得到了“九二共識”的支撐。倘若民進黨上台後不接受“九二共識”,則使得兩會簽署的協議失去了原有的基礎,即使大陸不予以將其中止,其執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於這一可能出現的結果,似乎蔡英文已經有所預料。為減少或防止兩岸關係陷入“冷和平”後可能會給台灣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蔡英文目前所謂的“南向政策”,以及向日本積極尋求經濟支持,可以被視作蔡英文為避免上台後因大陸調整惠台政策而使台灣經濟陷入困境所採作的先期努力。

  第三,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將會被壓縮。

  其一,兩岸的“外交休兵”局面將會被打破。馬英九上台主政後,主動與大陸採取採取“外交休兵”策略,互不挖對方“邦交國”,才使得台灣當局暫時維持了原來的“邦交”數量。但是,一旦兩岸陷入“冷和平”狀態,雙方的“外交博弈”可能會重新開始,台灣當局的“邦交”數量必定會被減少。其二,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很難再有突破。馬英九主政以來,在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方面,兩岸形成了“先兩岸,後國際”的慣例和原則,即台灣要參與國際組織,原則上都應該在兩岸經過充分協商並達成具體諒解和方案後才能具體實施,反對台灣方面繞開大陸單方面的一意孤行。實踐證明,台灣當局越過兩岸協商、單方面地謀求加入國際組織,大陸方面必然進行抵制,跟有關國際組織打招呼或抗議,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單方面訴求就會“流產”。民進黨上台後是否會遵循這一慣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民進黨上台後採取繞開大陸、單方面申請加入國際組織的作法,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上述兩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兩岸關係陷入“冷和平”狀態後,台灣當局在維持“邦交”和加入國家組織方面的空間均面臨著危機。隨著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的壓縮,台灣民眾可能會對大陸產生嚴重不滿情緒,這又會進一步加劇兩岸關係的緊張。目前蔡英文主張今後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方向將被調整為加入人道主義援助性質的國際組織為重點,可以被視作其為避免陷入這一危機所作的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