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IPAC的本質與涉台影響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4-10-03 00:04:58  


表:IPAC現有人員構成
 
  一、IPAC的性質:以“反中”為目的的國際性組織 

  [表:IPAC現有人員構成]

  IPAC是一個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的“反華”國際組織,這一點從該組織參與的成員就可以看出。現任的聯合主席包括美英兩國的“反華”議員,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瑪律科·盧比奧、英國保守黨前黨魁鄧肯·史密斯等人,他們都在各自國家的對華政策上持強硬甚至激進的“反華”立場,部分成員也位列中國的制裁名單之中。IPAC在成立時對外宣稱的入會規則為,一個國家想要加入IPAC,必須由該國國會的主要政黨之間就加入IPAC的議題上取得共識,並由兩名來自不同政黨、政治光譜及立場相異的國會議員代表該國參與,這兩名成員作為該國的代表擔當“共同主席”一職,領導該國成員在IPAC內的行動。②例如美國代表即是由共和黨與民主黨各一名議員擔任,英國也是由保守黨及工黨各一位議員代表。IPAC試圖通過該種方式彰顯自身主張的“反華”立場在參與成員國國內已經達成了跨黨派的一致共識,但這個規範後續沒有得到完全的遵守,且實際上,由於每個參與國在IPAC的成員較少(人數最多的英國也衹有31位,而英國下議院有650名議員,人數較少的比利時僅有1位),區區數位議員的政治立場和觀點當然不能代表該國議會大多數議員的立場和觀點。

  IPAC的資助來源包括喬治·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台灣的“民主基金會”。④開放社會基金會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都是長期遵照執行美國政府命令,採用資金資助形式輸出美國價值觀,實施顛覆滲透破壞,煽動所謂“民主運動”,本質上是美國政府的“白手套”、服務美國戰略利益的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成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創始國家希望形成相對協調一致的對華立場,以此對民意和政府施加影響;第二,在這些國家看來,中國是一個大國,任何單一國家的議會都難以對中國產生實質性影響,因此他們認為抱團聯合才能對中國施加壓力。⑤近幾年來,西方國家議會,尤其是歐洲一些國家議會逐漸變成了製造對華負面輿論、一定程度上破壞對華關係的主要陣地。IPAC給各國“反華”議員搭建了一個在國際上串聯、交流、溝通的平台,打著“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維護人權及民主自由”的旗號,聚焦於各項西方國家在國際輿論場攻擊中國的一些重點議題,比如香港、新疆、台灣問題,通過舉辦各種會議和論壇、發佈聲明與呼籲的形式,在各項“反華”議題上集體發聲,向中國施加壓力,營造出各個西方國家的民意代表之間“團結一致,共同發聲”的景象,是西方國家整體對華輿論戰、認知戰的組成一環。但由於IPAC的成員主要來自於各國的個別國會議員,而各國的國會主要擔負審查與監督功能,並無太大的政策執行力與決策力,因此IPAC在成員構成上試圖彰顯自身民意代表性的同時,對於各個國家政策的實際影響力僅停留在呼籲和施加壓力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