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媒體刊文詳解1992-2007年間對中國軍售

http://www.CRNTT.com   2008-12-17 00:37:30  


中國仍是俄制武器裝備的最大進口國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日前刊文,對1992-2007年期間俄對華武器出口情況進行了介紹和分析。文中指出,從總體上看,俄對華武器出口近些年來已呈現出明顯的衰退態勢,而且中俄雙方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合作方式將會出現新的局面。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自前蘇聯解體以來,在中國進口的主要常規武器中,有超過90%都來自於俄羅斯(占同期俄武器出口總量的39%)。然而在2007年,中國進口的俄制武器總量急劇萎縮了63%,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情況直接導致了俄2007年度的武器出口總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29%。除此之外,中國在過去的一年中再未向俄羅斯訂購任何一種昂貴的武器,例如大型水面艦艇或是最新式的作戰飛機。 

  從1992年起,俄羅斯總共向70個國家和其他最終用戶提供過基本類型的常規武器。廣闊的出口市場也使得俄羅斯成為僅此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占據著國際武器市場19%的份額。在1999-2006年期間,俄對外武器出口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並一度占據了全球武器市場26%的份額。從總體上說,俄武器出口的猛增主要得益於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大量訂貨。 

  在本世紀初的幾年中,中印兩個亞洲大國向俄羅斯購買了一系列大型常規武器系統,其中包括潛水艇、航空母艦、攻擊性作戰飛機、遠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等。這些武器裝備不但鞏固了中印作為地區性大國的地位,而且擴展了這兩個國家在境外用兵的潛力。 

  2007年,中國仍是俄制武器裝備的最大進口國,總共進口了26%的俄出口武器(在2006年這一比重為54%)。而印度所占的份額則略有上升,從2006年時的15%提高到了20%。由於大型水面艦艇和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出口會顯著影響某一具體年份的武器出口總額,因此俄每年的對外武器貿易指標都會出現劇烈波動。 

  例如,要分析俄2007年度對華武器出口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的原因,就必須考慮到中國在此期間進口的俄制武器的種類。在2006-2007年間,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12架米-17直升機、用於裝備護衛艦和驅逐艦的雷達系統、用於裝備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一系列空對空導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和反艦導彈等。 

  據估計,中國軍隊在2006年總共裝備了17架殲-11戰鬥機(均由蘇-27SK戰鬥機部件成品組裝而成),而在2007年則只組裝了11架。但影響這兩年軍事貿易額的主要因素卻是:中國在2006年獲得了一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兩艘“基洛”級柴電動力常規潛艇;而在2007年,中國則未進口此類價格昂貴的艦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