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中國再也不能折騰了

http://www.CRNTT.com   2008-12-23 10:55:07  


中國人從改革開放中獲得了長足發展,現在應如何凝聚共識,共同創造未來?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人民日報》今天發表王蒙的文章,他認爲“中國再也不能折騰了”。近現代中國曾長期處於動蕩狀態,新中國成立後也走過不少彎路。現在,中國再也不能折騰了。就讓我們倍加珍惜歷史賜予的難得的機遇期,多些和諧思維,多些建設性態度,凝聚共識,團結一心幹下去,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文章内容如下:  

  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我也從青壯年成為一個年逾七旬、正在老去的人。這一輩子,算寫過一點文字,見過點世面。30年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世道人心也經歷了一些沉浮。時至今日,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已今非昔比,但也有人慨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類似的感慨,在許多時代都會有。在我看來,“問題都是改革開放造成的”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凡事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把現在的世道人心說成漆黑一團,并不公道。中華民族是偉大民族,同時也是長期處於“饑餓狀態”的民族。饑餓了那麼久,見到物質的東西有股子往上撲的勁兒,是可以理解的。

  我的一生當中,或者說在20世紀,經歷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轟轟烈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場革命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帶來了歷史的高潮化和生活的高潮化。在革命勝利後,不可能永遠保持高潮。正如改革開放初期,也掀起了思想解放、社會解放的高潮,但是,總還是會進入平穩期的。當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市場經濟的平穩期後,人性的另一面就會浮出來,比如貪欲、淺薄,精神生活的萎縮化、庸俗化,這也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經階段。因此,我寧可把所謂的道德墮落、“社會病”問題,理解為如何對權力的監督,對核心價值的確認和重建。

  改革開放30年以來,被視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群體,也發生了很多轉變。當下,知識界有不少追逐個人名利的現象,常受到社會非議。比如,我就從沒見過像現在那麼多的知識分子,熱衷於謀求官職和級別。盡管如此,這30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狀態是積極、正面的。

  在改革開放之初,知識分子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認為,“西化”將成為一種潮流。當然,持這種看法的知識分子只占一少部分。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看法發生了改變,開始采取漸進改革和務實建設的姿態,參與精神生活的拓展,參與中國文化的提高、弘揚,這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

  近現代中國曾長期處於動蕩狀態,新中國成立後也走過不少彎路。現在,中國進入了一個快速而穩定的發展期,再也不能折騰了。讓我們倍加珍惜歷史賜予的難得的機遇期,多些和諧思維,多些建設性態度,凝聚共識,團結一心幹下去,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