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美從破冰到建交 13當事人親歷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09:49  


   
  最後,聯合國代表團出發,“在北京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黨政軍各部門負責人,加上幾千名群衆,全部去機場大張旗鼓地熱烈歡送”。第二天在機場,按照禮賓司的規定,代表團的領導和總理握手告別,其餘人從後面上飛機,可是周總理把上了飛機的人都叫了下來,他要和全體成員握手。吳建民和總理握手時說:“請總理保重身體。”他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總理。

  過家鼎對我們回憶,總理對小事情的關心給所有人深刻印象,總理和厨師握手的時候,叮囑他們不要過多飲酒。

  “來自太空的外星人”

  作為代表團先遣的6人小組成員之一,徐熹(後任中國駐加拿大多倫多副總領事)沒有經歷過那樣隆重的歡送場面,他當時是外交部禮賓司的工作人員,11月2日通知他和新華社的記者高梁等另外5人要先期前往聯合國,安排各種事宜。

  他告訴我們:“2號通知,6號就要出發,甚至去‘紅都’量衣服的時間都沒有,是師傅上門幫我們量的。我妻子當時在江西幹校,當天就往回趕,結果5號到家時也沒見到我,當晚我們被周總理叫去交代一系列工作,凌晨3點才回家,6點就要出發,兩人只聚了短短的幾小時。”

  不過,這種遺憾很快就被新鮮的體驗衝擊沒了。此前,徐熹說他去過瑞士,可這次是去美國,“覺得非常不一樣,在飛機上我們就被國外的記者圍住了,按照紀律我們不能和他們說話,他們只能關注我們的一舉一動”。

  當時他們從北京飛上海,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飛機到巴黎。在從巴黎到紐約的飛機上,徐熹他們攜帶的只有100元面值的美元,用這嶄新的100美元去付機上的耳機使用費,被外國記者看到,第二天就上了報紙頭條,並且用了《來自太空的外星人》的標題。

  徐熹他們11月9日到聯合國,先去拜訪聯合國禮賓司官員,他們和禮賓司司長見面的照片立刻上了當期聯合國會刊,這本會刊成為徐熹保留下來的珍貴紀念物,“那個禮賓司的司長是個很友好的土耳其人,我們迅速商量好了如何迎接中國代表團”。

  因為是先遣隊,所以徐熹覺得壓力很大,他們除了要安排馬上就要到來的代表團的衣食住行,還要負責和紐約警方商量機場的保安問題。

  紐約警方為了安全,決定機場盡量少安排歡迎人群,包括華僑等最好不要出現,徐熹他們經爭取,允許“華僑們在一定距離內出現”。而當天飛機快要降落時,施燕華印象最深的,是機長愉快地告訴他們,有接近400名記者在地面上等著他們。

  事實上,這些記者已經是遲到者,代表團11月9日起飛,從到達巴黎的那天起,就已經受到記者的圍攻,當時的外交部三等秘書、後任中國駐聯合國安理會候補代表的吳妙發對我們回憶,坐在機場去市區的汽車上,就看見記者們騎著摩托車在後面追趕。由於代表團成員不允許接受記者們採訪,給幾個厨師拍的照片成了“代表團裡的中國官員”,大家後來看到報紙都開玩笑,“還是長得胖比較好,可以冒充高官”。

  喬冠華也迅速進入了狀態,在巴黎中國使館留影的時候,他就開始以招牌性的大笑出現了,吳妙發還記得他說,那笑是“老年維特之大笑”。在巴黎飛往紐約的飛機上,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頭等艙裡已經有幾位記者等著,他們是弄清了中國代表團的航班,提前在那裡等候的。過家鼎對我們回憶,領頭者年過花甲,自我介紹後知道他就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主持人克朗凱特,準備在飛機上採訪中國代表團的領導。

  雖說是意外,可是喬冠華還是回答了他們的問題。過家鼎說,當晚看電視新聞的時候,他看到了克朗凱特與衆不同的報道,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表團住在離聯合國總部不遠的羅斯福旅館,當時是聯大會議期間,旅館非常緊張,中方先遣隊是通過羅馬尼亞大使館才訂到了這裡的房間。為安全起見,中國代表團包下了第14層樓,只有一兩個老住戶堅決不搬,結果過家鼎他們經常能看見那個不肯搬家的老太太好奇地打量他們,而他們也好奇地看著她。

  房間一部分做會客室,其餘為辦公室和宿舍。在當時的美國人眼裡,穿褲裝的中國女代表往往被錯認為男人。施燕華說她有一次去拜見一個美國朋友,穿了一套寬大的藏青色西裝,結果那朋友的秘書進去通報,“有個中國男孩要見您”,原來她的西裝樣式和男裝雷同,頭髮又短,就鬧了這個笑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