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財政政策:中國還欠缺些什麽?

http://www.CRNTT.com   2009-01-18 00:49:34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4萬億刺激經濟方案仍顯不足。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上海證券報》日前載文“財政政策:中國還欠缺些什麽?”,文章認爲,與美國等國的財政刺激方案相比,中國的4萬億元主要體現在公共投資項目上,總的看來,片面强調政府主導投資的思維依然未變;正如美國積極向英國、中國等國學習一樣,中國在實行財政政策時也不妨放下身段,向美國或其他國家借鑒一些治理危機的有益思路。全文如下:

  面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綜合運用擴張型財政政策與寬鬆貨幣政策來應對已成爲當下中國各界的普遍共識。不過,鑒于2008年下半年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彈藥消耗過猛,目前無論是從政策手段還是實際效果上來看,已是捉襟見肘。因此,財政政策很可能獨自挑起大梁,將成爲2009年的絕對主角。

  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已宣布在其總額高達7750億美元的一攬子財政刺激方案中,除原先公布的擴大政府支出項目外,還將包括3100億美元的减稅計劃,規模占總方案的40%。短短兩個月內,世人看到,奧巴馬版的救市方案從一個試圖以所謂“綠色産業”計劃就創造500萬就業崗位的烏托邦式草圖,發展到以擴大基礎設施、實現互聯網升級換代和新能源、循環經濟幷重的可行方案,再到把大規模减稅囊括在內,這表明奧巴馬及其團隊正不斷根據實際情况,積極校準政策思路。

  無論是布什政府的TARP計劃,還是7750億美元一攬子方案,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徵,即美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非常務實靈活,善于學習他國所長。例如,在TARP計劃之前,美國救助金融機構的思路主要是收購問題資産,但當看到這一做法暴露出成本高、見效慢等弊端時,便迅速引入了英國的成功經驗,將部分資金直接向金融機構注資,通過補充資本充足率,增强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與美國等國相比,中國的4萬億元主要體現在公共投資項目上,雖然也不乏通過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和提高出口退稅等方式來减輕企業稅負的辦法,但總的看來,片面强調政府主導投資的思維依然未變,特別是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力度顯然不够,基本上只是繼續執行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所得稅、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及單邊徵收等已有政策。而一些更爲靈活多樣的財政刺激政策,例如對低收入居民發放消費券,僅有極少數地方政府在試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