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返鄉務工者進退兩難如何破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1-31 07:57:26  


 
  “打工無前途,回鄉無意思”,準確地道出了返鄉農民工的兩難,也潜含著破題的兩條必由途徑:讓打工變得更有“前途”,讓家鄉生活變得更有“意思”。 

  一方面,打工的“前途”包括職業前景和綜合保障的實現。 

  首先,無論是勞務輸出地還是原先意義上的接收地,政府開辦及政府購買形式提供的免費(優惠)職業培訓,不能僅僅局限于厨師、保姆等寥寥可數的幾個工種,應針對各地區産業分布、規劃的結構因地制宜的開設,可考慮爲本地招工企業具體新增崗位提供培訓補貼等形式提高落實率。 

  其次,針對務工經歷較長、職業上升空間不大的中年務工者,可考慮以政府貼息優惠貸款、專項補貼、發展獎勵等多種形式鼓勵他們參與連鎖或特許商業、創辦小型配套加工制造型企業。爲激勵這類小型工商創業企業的發展,各地政府要爲他們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貼心的政策、市場信息服務,减免稅費、力求主動上門服務,協調解决他們租賃辦公經營場地(廠房)等實際困難。 

  第三,對務工經歷較長、擁有相對較高文化和技術水平的務工者,政府可考慮提供各種層次的高等教育補貼,幷統籌安排後續的創業扶持方案。 

  第四,應加緊研究拆除社保結轉的重重障礙,儘快實現全國聯網的參保、劃轉體系,對聯網前因缺失保險而患有職業病的城鄉務工者給予特殊扶助。 

  第五,爲彌合當下返鄉務工者尋工、生活之困,國家有關部門和各地各級政府要繼續想方設法搭建培訓平臺、拓展務工需求,爭取將擴大內需、推動大範圍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工需求最大程度上傾斜于工程所在、所經地方的勞動者,幷保證足額及時發放工資。 

  另一方面,勞務輸入地之所以讓返鄉務工者覺得“沒有意思”,既有如上就業前景和物質生活環境差异的原因,也與這些地區公共服務不足、文化建設落後有關。這方面的治本之策是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拆除現有各地區“樊籬”,讓沿海經濟、社會、文化相對發達地區的傳媒集團、影視集團、報業集團、出版集團可以大張旗鼓的進入內地,讓內地各地以大城市爲中心,實現更充分的競爭、更豐富的文化産品供給,幷有意識保護傳統文化、各地區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傳統。(作者:鄭渝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