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奧巴馬新政 誰人歡喜誰人憂

http://www.CRNTT.com   2009-02-14 07:52:06  


 
  從該《議案》對於美國和全球的經濟影響來看,美國著名智庫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兩位知名經濟學家霍夫鮑爾和斯考特在該所於本月3日出版的《政策概要》上,發表了題為《購買美國貨:不利就業、有損聲譽》的報告。霍夫鮑爾和斯考特在報告中提供了大量有說服力的數據以支持其論點。他們認為,眾議院1月28日通過的議案中要求在基建項目中只使用美國鋼鐵材料,這也只能對美國鋼鐵業約1000個崗位產生“積極影響”,參議院本周二通過的議案中要求所有建築產品、設備都必須是“美國製造”,即便如此也只可能產生9000個就業崗位。這些工作崗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權衡這些“積極效果”時,必須考慮到美國的貿易夥伴可能採取的報複性措施給美國帶來的“消極後果”。

  2007年美國鋼材出口達900萬噸。據兩位經濟學家粗略統計,包括加拿大、英國、中國、日本等美國12個主要貿易夥伴在2006年直接和間接的政府採購中,涉及的美國出口商品總額約1040億美元,其中每10億美元出口約創造6192個工作崗位。也就是說,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政府採購,直接或間接支持著美國約65萬個工作崗位。而一旦貿易夥伴採取報複措施,即使只是採購額的10%受到影響,美國也將損失6.5萬個工作崗位。顯然,對貿易夥伴的出口減少所帶來的損失,輕易就將“等於或大於”國會兩院條款可能帶來的“好處”。更嚴重的是,“購買美國貨”條款所創造的工作崗位主要局限於鋼鐵及其他少數產業,而出口減少帶來的工作崗位損失則將擴散到幾乎所有產業。

  在去年的二十國集團華盛頓峰會上,美國承諾,在當前不利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不採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僅過數月,如果美國就背棄承諾,等於鼓勵其他國家也不遵守國際貿易義務,這可能直接損害將於今年4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上全球採取協調行動應對危機的前景,同時這也使恢復多哈回合談判的可能性變小。

  國際輿論包括美國輿論對“購買美國貨”條款也反應激烈,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80年前美國胡佛政府犯下的錯誤給世界帶來的巨大災難記憶猶新。輿論不約而同地將這一自私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條款與上世紀30年代初美國“大蕭條”時期政府推出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相提並論。1930年6月,也就是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美國胡佛政府為了保護國內工業不受大量進口商品衝擊,提出並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開始對2萬餘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此舉立即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同時引發對美國出口商品的報複,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使全球貿易幾乎中止,美國的經濟也由此下降了三分之二,五分之一的人失去了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