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靠梅氏自由主義能走出危機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2-18 10:56:50  


 
  毫無疑問,普京8年讓俄羅斯人重溫了富足生活的美好,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曾經有過的大國榮光。但意外的經濟危機幾乎將俄羅斯一下子打回了原形。人們仍念念不忘普京上任之初確立的擺脫國家對石油的依賴和振興製造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目標。但將近10年過去了,俄羅斯仍是一個在他們自己看來帶有恥辱色彩的“能源附庸”。

  這一切不能不說明普京政策的失誤。從普京確立了在俄羅斯政壇上的領導地位之後,俄羅斯產業發展的軌跡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痕跡,過去頗得民心的“剿殺寡頭”政策逐漸演變成了“再國有化”政策。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被國家收購。這導致產業壟斷,進而導致競爭不足。而促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充分的市場競爭,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卻與此背道而馳。

  普京是俄羅斯保守勢力的傑出代表。其統領的前克格勃軍官和軍隊將領逐漸成為國家機器的官僚支柱後確實起到了重整國家秩序的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在“石油利好”的刺激下,百姓福利迅速提高,於是普京和其代表的體系便擁有了巨大的合法性。但是保守勢力推出的帶有壟斷色彩的政策卻不利於國家產業的發展。普京領導的體系如同一個“沙皇集團”,在每一個產業中,居於領先地位的保守官員都追求壟斷地位。於是,石油和天然氣至今仍扮演著俄羅斯產業龍頭的角色。

  普京曾表示要做俄羅斯的鄧小平,他推崇中國的先經濟改革後政治改革的路線。但這條路線在俄羅斯卻完全變了味,中國的利用勞動力資源帶動產業發展的戰略反映在俄羅斯是用能源帶動產業發展,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要求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但資源密集型企業卻導致能源產業的獨大和對其的依賴,再加上保守勢力推出的政策,俄羅斯的發展走入了“死胡同”。

  即使沒有這場金融危機,按照普京設定的軌道走下去的俄羅斯恐怕也難以擺脫“能源附庸”的帽子。而放眼俄羅斯政壇,梅德韋傑夫一直堅持的自由主義政策無疑是保守勢力強盛的俄羅斯政壇所急需的。正如鄧小平讓中國打破了在所有制結構和價格形成中的僵化,俄羅斯需要梅氏的自由主義思維來打破當下體制的僵化格局。

  (作者方亮系北京獨立國際關係觀察人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