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巴馬外交班子的兩套人馬

http://www.CRNTT.com   2009-03-18 08:26:09  


 
  從外交分工上說,應該是國務卿主外重在執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主內重在決策。雙方必須在總統直接領導之下分工合作相互協調,推行美國的全球外交政策。

希拉里要當美國外交總管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雄心萬丈的希拉里在國務院歡迎會上開宗明義地宣布:“美國外交政策具有三條腿:國防、外交與發展。我們要對其中兩條負責”。在她掌管下的國務院,要改變過去只問政治,不顧其他的做法,把外交的範圍延伸到經濟、軍事、政治、法律以至文化領域。

  按照希拉里的設想,儘管她沒有公開表達,但明擺著的是要使國務院淩駕於美國所有對外關係部門之上,當然也不能屈居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之下。 

  自從上任以來,希拉里以咄咄逼人之勢大力開展美國“巧實力”的外交活動。從亞洲日韓中三國到中東再赴歐洲,希拉里連續進行了三次旋風式的出訪,充分顯示了她巾幗不讓須眉,要當美國外交總管的高姿態。 

  實際上,作為總統外交的哼哈二將,國務院與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兩個平行機構的矛盾與磨擦, 早已成為華盛頓政壇不可缺少的插曲而風聞於世了。 

多任國務卿大權旁落

  上個世紀60年代,肯尼迪擢拔哈佛大學教務長邦迪為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使國務卿臘斯克大權旁落。到了尼克鬆(尼遜)時期,基辛格由於對美蘇中戰略大三角關係處理得心應手而受寵於總統,更不把國務卿羅傑斯放在眼裡。他的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但可以通過直線電話與與倫敦、巴黎、波恩直接對話,而且在國務院之外開辟了一條“暗渡陳倉”的私下外交通道,與蘇聯、北越和中國進行秘密外交。 

  為了對國務院進行隱瞞,他故意對自己的巴基斯坦之行準備了三套對外吹風的版本。他把羅傑斯的國務院當作勁敵,將其排除在關鍵決策之外。由於他排斥其他單位,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得不設法安插一個“間諜”進白宮去摸底,打聽基辛格他們究竟在幹什麼。

  當他1973年被尼克鬆任命為國務卿時,老謀深算的基辛格居然把白宮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與國務卿合而為一,由他一個人獨攬美國外交大權,而把白宮的國家安全事務日常工作留給副手斯考克羅夫特去幹。

  後來斯考克羅夫特成了老布什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雖然他不事張揚,卻扮演了遠比國務卿更為重要的角色。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期間,只有他才能在辦公桌上隨手拿起電話與中南海通話,並且以總統特使身份銜命秘密訪問北京,會見鄧小平與中國領導人。

  克林頓時期的情況有所變化,因為國務卿奧爾伯萊特與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格兩人都比較低調。伯格每周與奧布賴特和國防部長科亨共進一次午餐或早餐。他出訪時由國務院派人跟隨,奧爾布賴特出訪則由國安會官員跟蹤。雙方約法三章,互不公開指責,必要時有所自責,如果對方有人出紕漏,事先要在內部打招呼。

  至於小布什時期,國務卿鮑威爾的地位不如總統親信賴斯,為人所共見的事情。難怪他在任期屆滿之前就掛冠而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