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巧實力”表象下的美國外交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09:13:06  


 
巧實力的實質是戰略轉換能力

  巧實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聽上去讓人有些不知所雲。約瑟夫·奈在闡述軟實力的內涵時,就已經令學界十分迷茫,如今提出巧實力的概念,多少有點故弄玄虛之嫌。考察美國學者使用巧實力的內涵,能够留下印象的不過是靈活運用,隨機應變而已。如果將巧實力與美國外交戰略聯系在一起,就是靈活運用軟硬兩手實現美國的戰略目的。

  何謂靈活運用軟硬兩手呢?從奈等人的闡述來看,靈活運用軟硬兩手,就是面對種種挑戰,該軟則軟,該硬則硬,不要有什麼前提條件的約束。布什主義的教訓是,幾乎外交遇到的所有問題,都片面強調運用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逼其他國家就範。布什的這一招在軍事戰場上可謂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麼挑戰,但進入政治戰場後,就未必靈驗。美國反恐越反越恐,伊拉克戰爭引起全球範圍內反美主義的高漲,在批評之聲不絕於耳的時刻,布什或許深深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害怕美國的實力。

  顯然,奧巴馬政府看到了布什的困惑,認識到強大的美國實力并非暢行無阻。希拉裡正在探討運用軟的一手“感動”亞洲國家,把一些亞洲國家的領導人置於前所未有的高度,企圖令其飄飄然不知所歸,在半夢半醒之間答應美國人的各種要求。因此,所謂巧實力,不過是提醒美國人注意提高戰略轉換能力,不要固守某一種戰略,要快速從硬的一手轉到軟的一手,也要注意快速從軟的一手轉到硬的一手。

  千萬不要低估了美國人的智商。他們提出了巧實力,背後掩蓋的是其戰略轉換能力。今天的希拉裡是春風滿面,說不定明天就會風雨大作。在當今世界,也許只有美國人才能做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此種反複無常無可奈何。所以,我們要充分把握美國巧實力外交的雙重性和不確定性。唯有如此,才能不至於受制於人。

  當然,相信大多數亞洲人更堅信希拉裡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僅僅聽她在說什麼。

  (作者為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