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傅佩榮:提高能力降低欲望 人才能快樂

http://www.CRNTT.com   2009-04-30 09:02:24  


 
  晶報:儒家提倡進取,道家提倡自在,這兩者似乎有點矛盾。

  傅:我們可以把它融會貫通用在一個人的身上。比如說我上班的時候做儒家,準時上班、下班,工作做好。下班之後放假的時候可以當道家,瀟灑一點。我年輕的時候,30歲以前到40歲,都是儒家,努力奮鬥,爭取人生事業的成功跟上整個社會的正常發展。到40以上,我學道家,知道很多事情無可奈何,我就可以瀟灑一點。這是儒跟道可以配合的地方。

  晶報:道家有點自我解嘲的意思。

  傅:有一個例子,一個人會游泳,也會打網球,但都不是很好,他有一天回家跟他太太說,他說我今天真得意。為什麼呢?我贏過兩個奧運冠軍。我跟奧運的網球選手比賽游泳,贏了。跟奧運的游泳選手比賽網球,我也贏了,所以我贏過兩個。他並沒有講錯。這就是自我解嘲,人活在世界上,把自己放在與全世界前幾名競爭的位置上,壓力真的很大。如果有儒家跟道家的修養配合的話,我相信不但壓力可以減輕,甚至可以把這樣的競爭當成一種樂趣,就是別人在那邊爭得很辛苦,你把它當做人生一種自然而然的經驗,而不要太過於在意。

  晶報:你所講的降低欲望跟保持上進心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有時候,上進心就是欲望的一種。

  傅:欲望有很多種,我們現在講最簡單的兩種,第一種是自我為中心的欲望,我要怎麼樣,我要怎麼樣,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第二種是非自我為中心的欲望,我希望社會改善,希望人類幸福。

  我們不能要求你完全沒有自我中心的欲望,但是至少你要調節。我有一種欲望,希望自我發展,同時也要慢慢培養非自我為中心的欲望,這樣才能使我自己不斷成長,並和周圍與我相關的人快樂相處。人最怕一個人得意之後周圍的人都倒黴,把我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煩惱上面,這樣就不太適合了。你要有一個目標,不但自己可以達成,跟周圍的人都可以配合。

  不要過度要求孩子

  晶報:如今很多孩子的學習壓力都很大,剛上幼兒園就開始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不過想想又沒有什麼辦法,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變得很優秀。

  傅:父母親現在很年輕,孩子很小,他拼命培養,但是他沒有想到,孩子太傑出的話,晚年就很冒險了。為什麼?傑出的孩子,恐怕要為天下人服務去了。像在台灣就有一個例子,一對老夫婦,生了八個孩子,全部到美國去,最小的那個都拿到了碩士,還有一個院士,都很有成就,但是兩老沒有人管,最後他們子女說,到美國來吧。他們去了一年就回來了,說不願意當游牧民族,這一家住一個月,那一家住兩個月,這怎麼是人的生活呢。就回到台灣去,最後老太太過世,留一張條子給她先生,你還是跟我走吧。最後老先生也過世了。像這樣的故事,你看了就會說,這一對老夫妻,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培養他們的孩子,孩子長大之後要孝順你,他也是兩面為難。因為是一個人才,他就不能只顧自己,要負責實驗室裡面的東西,要替很多人策劃。

  晶報:你幾乎每次演講都會提到陪母親打麻將的故事。

  傅:我父母有七個孩子,最孝順的是我一個書讀得不怎麼好的妹妹,她反而最孝順。我們書讀得稍微好一點的,忙得要命,只有周末放假回家陪父母打個麻將而已。平常父母生病只由妹妹相陪。我並不是說反對讀書,我自己也是靠讀書才發展的。我的意思是說,你要從整體來看待事情。千萬不要說“孩子你要比我更強”,而忘記了“孩子你要比我更快樂”,快樂絕不是社會成就而已,你本身沒有特殊的讀書的表現,不要過度要求自己的孩子,就像我讀書時數學成績不好,所以我女兒數學成績不好,我絕不怪她,因為是我的遺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