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蘭寧利:軍事互信確有必要展開接觸

http://www.CRNTT.com   2009-10-07 10:41:36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若建立,無疑有利聯合搜救等作業。
  中評社台北10月7日訊/台灣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兩岸軍事互信 才能同心救難”。作者表示:“海峽中部以北與北部海域冬季海象之惡劣舉世聞名,台灣附近海域每日來往船隻多達四、五百艘,對如此繁忙的交通與海事不斷的環境,兩岸確有必要展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步接觸,繼而展開建立海峽航道管制與聯合搜索與救難相關系統之商榷。” 
 
  巴拿馬貨櫃輪“銀海號”四日在澎湖西南方外海沉沒,台灣與大陸、香港三方持續搜救兩晝夜。緬甸籍船長已由大陸救護船救起,而台方海鷗直升機也救起兩名船員。這不禁使人想到在現場三地的救難機、艦只能利用救難頻道聯絡,談不上做最有效的運用,各自為政之下現場必然混亂而使救難工作事倍功半。

  事實上海峽中部以北與北部海域冬季海象之惡劣舉世聞名,台灣附近海域每日來往船隻多達四、五百艘,對如此繁忙的交通與海事不斷的環境,兩岸確有必要展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初步接觸,繼而展開建立海峽航道管制與聯合搜索與救難相關系統之商榷。

  由於雙方未能建立互信機制,導致海上行動動輒遭到對方誤會而干擾,如今年四月台方委託美籍測量船Langosth號在東沙北方實施海洋探測時,就遭到大陸海監八十一號連日跟蹤,直到台方放棄測量作業為止。在雙方缺乏互信之下,類似的海測作業無論是台灣或是美艦都曾被誤會而遭騷擾。海測事件被誤會尚無大礙,如果是軍事行動被誤會後果將不堪設想。職是之故,兩岸開始推動有消除雙方誤判、避免意外衝突且包含聯合搜索與救難的初級軍事互信機制,的確有其必要。

  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廿四日在華府演講時說,兩岸能正面對話,中國大陸與台灣要探討能為兩岸帶來更密切關係,以及更大穩定的“信心建立措施”,讓美國受到鼓舞。而“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葛雷格森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演說時也表示,美國鼓勵兩岸“在適當的時間,用彼此同意的方式”,考慮在軍事上善意互動。

  雖然美國對此表示鼓勵,但這畢竟是攸關台灣安全的大事,因此我們不能接受有任何條件的互信;雖然當兩岸情勢緩和後,建立互信機制是必然的趨勢,但這絕非要一方武功全廢以表誠意真心,這與台灣加強“國防建設”兩者並不衝突。對此即使我們要做,也要以“國家”安全為重,謹慎漸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