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正視中美貿易的中長期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09-11-15 11:00:40  


貿易萎縮背後的就是國際貿易保護的興起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訊/金融危機導致國際貿易萎縮。據WTO預計,2009年全球貿易將萎縮9%。而在貿易萎縮背後的,就是國際貿易保護的興起。證券時報刊登東航國際金融陳東海文章稱,危機後首開貿易保護措施的是俄羅斯,於2008年11月14日大幅提高進口汽車散件關稅。在危機深入以後,全球貿易保護逐漸擴散。據報道,貿易問題研究機構(GTA)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歧視性貿易法案的數量將遠超自由貿易法案,呈6∶1的一邊倒態勢;政府將以每季度60項的速度推出貿易保護措施,全球逾90%的貿易商品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貿易保護措施的影響。

  文章分析,雖然全球貿易保護針對的對象不是專對中國,但是中國卻是這輪貿易保護的主要對象。據報道,今年前三季度,全球35%的反傾銷調查和71%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出口產品,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和125%。由於中美兩國貿易的重要性,美國在今年1至9月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4起,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同比大幅上漲639%。隨著奧巴馬即將開啟亞洲之行,貿易問題將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首先,美國嚴峻的失業情況,將使得美國毫不遲疑地舉起貿易保護大旗。美國總統四年選舉一次,其中每隔二年還要舉行國會中期選舉,在貿易問題上,選民的態度比“自由貿易”的面子要重要得多。如果到中期選舉時美國的失業率還在攀高,則民主黨可能會輸掉選舉。而如果在2012年底的總統選舉中,美國的失業率還在6%以上的話,奧巴馬民主黨政府可能會輸掉下屆大選。根據1980年以後美國大選的情況來看,除了1984年11月里根總統的第二次選舉以外,凡是大選時失業率高於6%的,追求連任者全部選輸下台。

  目前美國經濟已開始復甦,但失業率還在節節升高,所以美國經濟進入了第3次“失業型復甦”。在1990年以後,美國還經歷過二次失業型復甦。前兩次失業型復甦中,在復甦開始以後,分別用了16個月和15個月失業率才到頂。按照這個規律,美國的失業率將要在2010年10月到11月才能到頂。而美國目前的失業率已經達到10.2%,因此未來可能漲得更高。而此時正是美國中期選舉的時期。而第一次失業型復甦中,在失業率到頂7.8%以後,用了27個月,才把失業率降至6%以下。第二次失業型復甦中,在失業率到頂6.3%以後,用了5個月,才把失業率降低至6%以下。里根總統用了58個月的時間,才把失業率從10.8%降低至6%以下,平均每個月的降幅為0.084%,說明美國的失業率下降是有規律的。

  假如此次失業率的10.2%,並於2010年10月到頂的話,也需要50個月才能把失業率降低至6%以下,那時候已經是2014年12月的事情了。對應的2012年11月大選時,失業率將為8%左右,如此奧巴馬非常可能失敗。因此,可以預期奧巴馬政府必然會大力解決美國的失業率情況。而解決美國的失業率,首先就要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逆差來源國,因此中美貿易形勢在未來必然越來越嚴峻。

  其次,美國強力推動經濟再平衡,也將促使中美貿易環境愈發惡劣。這次危機發生以後,美國必然會進行經濟轉型。過去的美國人的杠杆式過度消費不可能輝煌依舊,而國際貿易的平衡是經濟再平衡的重要內容之一。2008年,中國、美國、歐元區、日本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例分別是8.03%、-4.77%、-0.34%、0.41%,因此可見中國是過度出口的國家,而美國是過度進口的國家。美國推動全球貿易的平衡,很可能會得到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跟隨,未來“公平貿易”和“對等貿易”可能會取代“自由貿易”。未來的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大致在-0.5%至0.5%為比較合理,因此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威脅是最嚴重的。

  最後,美國人未來的生活理念,也會使得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環境走向冰冷。現代經濟逐步與生活理念膠合在一起,因此中美之間的貿易狀況不可能置身於生活理念之外。現在全球的氣候變暖越來越嚴重,未來對於氣候的保護,必然會進入國際貿易條件當中。雖然全球會進行氣候談判,但是不排除美國、西歐等經濟體先行一步,對國際貿易徵收炭關稅,這又是中美貿易環境未來的一個嚴峻的風暴源頭。

  文章指出,未來的中美貿易環境比較嚴峻,貿易量增長很難恢復往日的輝煌。在外部環境嚴峻的形勢下,立足於內需、立足於貿易平衡,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