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模式” 所為何來

http://www.CRNTT.com   2010-01-20 10:07:21  


圖為瞭望東方周刊2010003期封面。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訊/“中國模式”,這個起自海外的概念,一經提出就“激起千層浪”,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讓這個概念炙手可熱。此間《瞭望東方周刊》1月18日一期刊載專題文章“捧殺中國”認為,要求中國承擔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責任,這大概是熱議“中國模式”的部分西方人士的深層的心理動機。內容如下:

“捧殺”中國 世界在向中國獻媚?

  剛剛過去的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最重要的世界大事是什麼?不少人會選擇“9.11”事件,因為“9.11”之後,每個人都感覺世界進入了恐怖時代。不過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編輯、著名評論家法裡德。扎卡裡亞卻在一篇文章中說“恐怖時代已經過去”。

  這篇文章發表於2009年11月,“這個十年行將結束之際,在我看來,影響這個十年的實際上是相當不同的事件,一個不那麼危險、不那麼聳人聽聞,卻在長遠看來重要得多的事件——中國的崛起。”扎卡裡亞寫道。

  扎卡裡亞的判斷在一個月後得到美國一家媒體追蹤機構的數據支持。這家機構的結論是:“中國作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的崛起”是過去十年人們閱讀最多的新聞故事,超過伊拉克戰爭和“9.11”事件。

  世界上到處都在說著“中國故事”。

  美國《華盛頓郵報》2009年11月14日的一篇題為《中國人正在“改變我們”》的報道是這樣開頭的:不久前,在坐落於起伏的群山和牧場之間的一座大庫房裡,一群農場主圍在一位買主身邊,他們的談話顯示出美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名買主身穿帶有設計師標識的便裝,腕表的價值跟外面停放的通用公司的卡車相當。他說:“我覺得你們美國人還沒弄明白,我們需要高質量。”對這些壯實的農場主來說,被一名來自中國的制藥公司經理批評還是件新鮮事,但誰也沒有反彈。這些美國中西部的漢子把他們的中國客人看作類似於救星的人物……

  諸如此類的種種故事組合成為一種席捲全球的“中國風”,與此同時,一個概念在這個十年中大為流行——“中國模式”。這個起自海外的概念,一經提出就“激起千層浪”,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讓這個概念炙手可熱。

  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國外對中國快速發展的一種描述,但它又不僅僅是描述,而是包含著世界對中國的複雜態度。當這個攜帶著複雜能量的概念“撞”上中國人的眼球和心坎,激起的波瀾就更加豐富難言。

  因為他寫了一篇關於中國的文章

  6年前,美國人喬舒亞。庫珀。雷默聲名鵲起。這可不是因為他參加了什麼選秀,而是因為他寫了一篇關於中國的文章。

  雷默(Joshua Cooper Ramo)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主修經濟學,研究方向為拉丁美洲經濟。他在1996年加入《時代》周刊並成為該雜誌最年輕的助理執行主編和外事版主編。他曾是一位出色的特技飛行員,是美國兩項飛行速度紀錄的保持者。如今,雷默則是美國約翰-桑頓辦公室主管合夥人、高盛公司高級顧問和清華大學教授。

  2004年5月,雷默在英國著名的思想庫“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表了一篇題為《北京共識》的論文。該文寫道:“中國的發展正在使它發生變化,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中國的新思想在國外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在有一個強大重心的世界上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選擇。這些國家不僅在設法弄清如何發展自己的國家,而且還想知道如何與國際秩序接軌,同時使它們能夠真正實現獨立。我把這種新的動力和發展物理學稱為‘北京共識’。”

  雷默總結了“北京共識”的三個定理:其一,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持續進步的手段;其二,集中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化解和處理髮展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其三,自主發展,使用影響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腳趾的霸權大國挪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