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海疆油氣:尷尬的國際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0-02-16 13:05:27  


 
  這是因為,目前在東海已探明的6處油氣田(斷橋、春曉、天外天、平湖、冷泉、龍井)均較為靠近中國大陸。即便按照日方主張的“東海中間線”觀點(春曉、斷橋的儲氣區域“橫跨”中間線,故應由兩國共同開發),由於主要的鑽井平台位於中方一側,中方還是擁有主動權。何況,中國迄今並未正式承認日方的“東海中間線”原則有效,單獨開發未嘗不可。

  可是,基於種種考慮,中方作出了對日方的妥協。一是日方拒絕中方主張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槽中線”的原則。按日方觀點,這個沖繩海槽只是大陸架上的一個凹陷,並不是陸架的終點,日本東面1萬多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才是終點,因此,中日共享東海大陸架,關於這片海底的油氣權益問題應按其它原則協調解決。二是北京奧運在即,為了中日關係大局,中方不得已在“默認‘中分’原則”的情況下,於2008年6月18日與日本就東海油氣田的共同開發達成協議。具體來說,就是雙方將“設定一塊區域”進行共同開發,而對於位於“中間線”西側的春曉油氣田,則是在其主權屬中國的基礎上,中國歡迎日企參加對春曉現有油氣田的開發。此消息公布後,日本媒體“奔走相告”,宣稱日本政府的外交策略取得了“勝利”。中國網民則開始埋怨政府作出了過多的讓步,只換得日方承認春曉屬中國。

  中日作出“共同開發”承諾後,時任日本外相高村稱,啟動事務性談判應該不會花太長時間,日本輿論也樂觀地預計雙方會在2008年內開始談判條約細節。然而,一年多過去了,雙方關於共同開發的利益分配等涉及具體事項的談判一直沒能開始。日本一內部人士對筆者表示,一年多來,中方之所以對展開談判“顧慮重重”,主要是面臨來自中國軍方的壓力。

  2009年7月,東海問題再次“甚囂塵上”。對於中國船只正常的維修保養作業,日方疑神疑鬼,如坐針氈。日本外務省對中國船只“停留”春曉油氣田感到深切憂慮,要求中方不要實施開發作業等“有損信任的行動”。軍事專家平鬆茂雄更在右翼媒體《產經新聞》上撰文稱,不必對鄰國有太多顧慮,果斷擴充周邊海域和上空的作戰能力已是日本政府緊要課題。

  而民主黨鳩山政權上台以後,也抓住一切機會催促中方進行實質性談判。9月下旬,鳩山在紐約與參加聯合國峰會的胡錦濤主席舉行座談,鳩山表示,無法理解近期中國在春曉油氣田方面動向的真正用意,日本願意東海成為“友愛之海”,而不是爭吵之海。10月,鳩山在北京出席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對溫家寶總理再次闡述了上述觀點。溫家寶則說,東海問題很敏感,需要民意的理解和支持,間接回避了日方關於展開條約談判的要求。

  11月,中國外長楊潔篪赴日,表示中方正就共同開發協調具體日期。對此,日本《朝日新聞》以《油田,毫無進展》為題,對兩國外長會談沒有達成具體成果表示失望。12月,日本執政黨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訪華並與胡錦濤會晤,日媒對雙方並未觸及東海油氣田問題表示失望,認為民主黨“媚中”。同月16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日,日本外相岡田克也在與其的會談中,再次敦促中國盡快開始締約談判。由於該談判一拖再拖,永田町開始出現焦躁情緒,擔心中國私下進行開采,令共同開發變成“竹籃打水”。日本輿論對缺乏外交經驗的鳩山政權也憂心忡忡,懷疑其是否有足夠的外交手腕在東海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最大化日本利益。有分析指出,雖然鳩山給人的印象是“鴿”派,但在涉及國家利益時,不排除鴿子會變成鷹的可能。
  
南海爭議區,中國“交白卷”

  東海油氣田問題是中日在海洋戰略上衝突的一個側影,也不排除日後會變成雙方能源合作的紐帶。與此相比,南海爭議區的問題更為棘手,因為中方在那裡沒有像樣的經濟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