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海疆油氣:尷尬的國際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0-02-16 13:05:27  


資料圖:2008年5月,菲律賓空軍司令卡敦戈格(中)視察被菲律賓侵占的中業島。
 
  據相關測算,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噸以上,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中國腳下的資源寶庫”。但我國在南海的能源開發只是在北部灣、珠江口與海南島附近“轉悠”,對南沙深水海域、與東南亞國家有爭議海域只是“望洋興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越南、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印尼五國則是“快馬加鞭”,“如火如荼”地掠奪油氣資源。據不完全統計,越、菲等國已經拉攏了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等能源巨頭在內的200多家國際石油公司在南海有爭議地區打下了1000多口油井,年油氣產量高達5000萬噸。

  說起來,早在1980年代,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就已獲得在南海爭議區開采的國家授權,但由於政治因素和深海開采技術等原因,中國在那裡的油氣開發迄今還是一張“白卷”,未竪一口油井,未產一桶油。儘管1992年,中國批准美國的克裡斯頓能源公司在萬安北-21區塊開采,但是克裡斯頓公司在合同海域勘探時遭越南方面強烈阻撓,最終這項國際合作名存實亡。那之後,除了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2005年中菲越三國簽署的《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等文本之外,我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在實際運作中並無多少國家響應,導致南海出現別國“擱置與中國爭議,與西方石油公司共同開發”的局面。

  隨著中國經濟對能源的胃口與日俱增,圍繞海疆油氣權益的博弈已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一環。日本是傳統的能源需求大國,中日之間的博弈雖然暫時不會劍拔弩張,但這根脆弱的神經仍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南海,中國的燃眉之急是打破沉默,明確發展戰略,採取實際行動加快領海區域的坐標定位。這其中,加快發展軍事投送力量以及提高深海采油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兩大課題。同時,為減輕進口能源對黃金水道——馬六甲航線的依賴,中國有必要建設通過緬甸、巴基斯坦的陸上能源運輸大通道,並加強和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以應對突發事變。或許,這方面的成就,能夠部分緩解中國在海疆油氣國際合作方面的尷尬。(作者:邱兆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