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國企如何應對不確定的經濟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2-23 08:21:44  


國企面對的困難有時容易被忽略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訊/中國宏觀經濟處於轉變的過程當中,中國的宏觀經濟前景並不明確,有可能由高轉向低。

  上海國資發表財經評論員葉檀文章稱,目前的數據顯示,中國未來經濟有局部過熱之嫌,實體經濟通脹壓力上升。前者主要表現在房地產等資產品價格中,後者表現在採購經理人指數的成本價格指數中,和發電量與工業增加值的背離。

  2月1日,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和匯豐均發布數據顯示:2010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CFLP反映的是國有大型企業的情況,而匯豐采樣大部分為民企。不管國企還是民企,共同點是反映進出口和成本價格的指數上升。

  不僅如此,工業增加值可能被低估。從去年10月份以來,發電量或用電量增速大幅超過了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006年以來所僅有。

  文章指出,為了抑制大幅上升的資產品價格,控制通脹預期,中國的貨幣政策正在從2009年的激進走向2010年的平穩,但由於2009年信貸量過大,所謂的平穩將有矯枉過正的過程,一季度的信貸將受到嚴格控制。

  在過熱的經濟態勢與撤出的經濟政策的互相作用下,市場定價機制將發生些許轉變。簡單地說,資產品價格過高將受到扼制,而資金的成本大幅上升。最敏感的民間借貸利率在1月份上升50%,一些地區月息達到5分。換句話說,除了中央批准的大型項目會繼續得到低息融資,其他企業和項目最好自求多福,像房地產商一樣,企業不可能回到2009年天量放貸、成本低廉的好年景。

  由於去年資金充裕,很多國有企業涉足資本市場,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屢屢為人詬病的央企地王現象,以及大型企業之間互相持股、互相增值現象。主業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的央企僅有十餘家,然而實際擁有房地產業務的央企達到70家左右。依靠房地產資產增值做厚利潤的不在少數,央企在房地產市場的份額已經占到20%左右。

  要控制火燒連營的金融風險,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央企做大做強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央企家大業大,僅非主業一塊資產就不容小覷。據統計,擁有酒店資產的央企就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電力、中國航空、中國鐵路、中國電信、中國煙草等。央企擁有的酒店數量預計在2500家以上,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

  文章認為,央企在並非國計民生的領域擁有如此之多的資產,不是競爭性市場的福音,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重組、出售交還給市場。如此一來,央企在市場居於高位時,獲得高額資產溢價,提供央企重組改制的成本,同時也阻止了在競爭性市場領域過度擴張。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有必要換個思路。目前招商銀行等正在進行思路與理念的轉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公開宣稱,在2010年第一季度完成向現有股東配股220億元之後,3年內不會尋求新的融資。此次轉型即蔣打破銀行業大而不強的怪圈,實現低資本消耗型成長。業績靠存貸差、信貸靠通脹的模式一去不複返,以後招行將強調每1元錢究竟能產生多少利潤,而不再一味強調通過資本擴張實現盈利。從投資回報率與資產收益率,才能看出企業是否強壯,贏利能力如何,否則,僅有市值的擴大,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虛胖症。

  文章最後說,剝離非主營業務是正確的第一步,擺脫對於資本市場高溢價的依賴、建立內部造血機制,是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