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巴馬的外交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0-03-07 09:18:02  


 
  最近,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外交》雜誌今年第一期上發表文章,又提出四項新建議,以作為恢復巴以談判的基礎:一是巴勒斯坦難民可安置在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境內,但不得返回到現在的以色列境內;二是把東西耶路撒冷分別作為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國的首都,老城則在某種國際安排下予以分享;三是定居點以1967年的界限為基礎來解決,作為交換,已建定居點歸屬以方,而不減少巴勒斯坦國的領土;四是美國或北約必須承諾在約旦河沿岸部署軍隊,以增強以色列的戰略縱深安全。 

  布熱津斯基這個方案未必能為雙方接受,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布熱津斯基說,關鍵問題是巴勒斯坦人嚴重分裂而又太弱,不可能作出決定性的決定;而以色列人也嚴重分裂卻又太強,同樣也不可能作出決定性的決定。在此種情況下,美國的作用就十分關鍵了。但是,布熱津斯基也認為,奧巴馬團隊尚未表現出具有足夠的戰略決心和策略技巧來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向前。其實,還應該加一條,即只要美國不放棄偏袒以色列的基本立場,不能公正對待巴勒斯坦,中東和平進程就難以取得突破。

在阿富汗問題上進退兩難

  雖然奧巴馬去年12月1日第二次提出的阿富汗新戰略規定了一個有限的目標,並做出18個月後開始撤軍的承諾,問題是他的有限目標和18個月後開始撤軍的承諾能否實現。從今年美國國內政治氣氛以及去年一年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戰場形勢來看,其有限的目標和撤軍承諾幾乎不可能實現。

  第一,美國國內多數人不贊成增兵。奧巴馬在宣布新的阿富汗戰略之後,隨即在白宮圖書館會見了一些著名專欄作家,說:“我痛苦地清楚,這項決定在政治上是不得人心的。不僅不得人心,在我的黨內也很少支持。”民調顯示,支持者只有40%,超過50%的人反對。而9個月之前,全國有約三分之二的人支持奧巴馬對阿富汗的政策和第一次增兵計劃。而在共和、民主兩黨中的調查則顯示出這樣一種奇特的狀況:共和黨內每10人中有6人贊成,4人反對,而在奧巴馬自己的民主黨內則正好相反,每10人只有4人贊成,6人反對。 美國多數輿論批評奧巴馬背棄了競選時的反戰思想和承諾,重新回到了布什的黷武政策上。奧巴馬自己的團隊也在增兵問題上爭論不休。以副總統拜登為首的一群高官(包括美駐阿富汗大使)強烈反對增兵,認為這樣將使美國在阿富汗越陷越深。在此情況下,奧巴馬不得不採取折中辦法,把駐阿富汗美軍司令克裡斯特爾要求增兵4萬削減為3萬,同時宣布在18個月後即開始撤軍。

  第二,奧巴馬宣布18個月後開始撤軍還沒有兩天,國防部部長蓋茨馬上說,要在3年之後才能撤軍,並聲稱“我國軍隊何時全面撤離還沒有最後期限”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更進一步說,在2020年之前外國軍隊不能離開阿富汗,因為在這之前阿富汗自己沒有能力確保穩定和安全。

  第三,少了1萬人怎麼辦?奧巴馬動起了盟國的腦筋。但是,盟國對增兵也有分歧,態度不積極。雖然經過艱苦游說,總算讓北約承諾在2010年開始派出約7000人,但何時到達還是個未知數。重要的是,兩個重要歐洲盟國——法國已明確表態不予增兵,德國同意增兵500名,而美國要求的是1500名,這將對其他參戰國家產生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