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秋風:解讀地王背後的房地產狂歡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1:06:33  


在輿論和政治的強大壓力下地王再現京城。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可以說,在輿論和政治的強大壓力下地王已然再現京城,說明中國的房地產業已經形成了自我循環的邏輯,這個邏輯睥睨一切,因為它已經做得足夠壞,以至於誰也不敢懲罰它。在這個邏輯支配下,房地產業變成了一個大賭場,全社會的財富在這裡進行著一場逆向大轉移……”南方報網17日登載秋風文章“解讀地王背後的房地產狂歡”,內容如下:

  3月15日,北京市進行六宗土地拍賣。不出各界所料,這次湧現出新科“地王”,而兩會上總理、代表、委員對高房價的討伐聲,言猶在耳。這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也說明房地產市場已陷入癲狂狀態,中國經濟、社會很可能遭其拖累。

  地王頻出,首先說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已經鑄下大錯。近來人們關於房價的議論,多怪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貪婪的土地財政追求,確實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癲狂。比如,僅15日一天,北京市各級政府就獲得了143.5億元的土地收入。有如此巨額收入,地方政府當然會採取一切辦法推動房價單邊上漲。

  儘管如此,對房市癲狂承擔主要責任,還是當為貨幣政策當局。基於一些貌似有道理和另外一些也許站不住腳的理由,中央銀行持續地實施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廉價貨幣湧入經濟過程,導致人們形成貨幣貶值也即通貨膨脹的預期。為回避這一風險,企業和個人爭相湧入資產市場,在各種條件約束下主要進入房地產市場。這些資金同時通過多個管道流入:開發商獲得廉價開發資金,投資者、投機者獲得廉價炒作資金。由此,整個社會形成了房屋價格持續上漲的預期,這一預期支持了地價的快速上漲。

  上述簡單分析說明,地方政府獲得的巨額土地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銀行奉送上門的。當然,貨幣政策當局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也有自己的考慮。但當房地產行業積累的風險,包括經濟風險、社會風險乃至政治風險已經足夠大時,其他理由也許就該讓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