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到底誰是誰的老師

http://www.CRNTT.com   2010-04-17 10:48:14  


 
  1696年,巴黎就出版了一份耶穌會士勒孔特撰寫的聲言:在中國“貴族從來不是世襲的,就品質而言,人們之間沒有任何差別,他們只要盡職盡責就能保全其官位。” 

  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學有專長的教士李明(Louis le Comte), 在來華十餘年之後寫了兩本書:《中國現狀新志》(1696,巴黎),《論中國禮儀書》(, 巴黎), 立刻被譯為德荷英意文重版。李明認為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是“不語怪力亂神”的,所以,中國知識分子信奉的是簡單樸素的“自然宗教”。“如果孔子信徒進了天主堂,見到香火、蠟燭、聖水、誓約、祈禱,見到人們匍匐在各種雕像前,是要大吃一驚的。”------這些話出自一名天主教教徒之口,真是石破天驚!被看做是對西方宗教的嚴重挑戰!因而受到教會的群起攻擊,巴黎當局下令禁毀其書。可思想是長了翅膀的,它一時間便飛遍了全歐。 

  1731年,中國的“用人之道”或用人“準則”就被英國人采納了。當時的英國人,尤斯塔斯.巴傑爾寫道:“共和國每一個榮譽的或福利的地位, 應被作為對真正的良好品質的獎賞。如果現代政治家不把它記在腦海里,這個極好的準則,就不能在象大英帝國這樣的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王國里被遵循。我奉告這樣的政治家,就是在這個時代,這個光輝的準則,曾經受到一個國家最嚴格的遵奉,這是個全世界地域最廣,人口最稠,治理最好的國家。我指的是中國,在中國,一個人如果不是個真正有才能、有學識的人,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官吏,亦即一位君子或有能力勝任政府中任何職位的人”。 

  1735年,法國出版了一部受到廣泛閱讀的書,書中認為,在中國“一位學者,儘管是農夫之子,也很有希望達到總督的高位,並且甚至還會成為國家的宰相。因為,作為孩子都是平等的” 

  從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大部分在中國的傳教士是法國人。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有豐富的學識,在中國長期居住,並且熟悉中國文獻,其中不少人在中國的宮廷中供職,能夠獲得其他任何旅行者不可能得到的中國及其文化的知識。他們寫了大量有關中國的記述,傳播給法國和歐洲的公眾,這使得法國人對中國的了解超過了對歐洲的了解。就在這個時期,中國的《論語》、《大學》(以《中國的智慧》為名,於1662年在法國翻譯出版)、《中庸》(以《中國政治道德學》為名,於1663年在法國巴黎翻譯出版)、《孟子》等四書,以及《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等五經,還有《樂經》、《孝經》、《幼學》和朱熹的著作,被翻譯成西方多種文字在西方發行。此外,耶穌會士們還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歷史、地理、社會制度以及天文、醫學、動植物學和文學等方面的著作,這些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說前一階段是零散的,則啟蒙運動階作為中華文明向西方傳播的第二個階段,特點是由思想大師領銜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及改良運動。 是歐洲人直接用中華文化向歐洲的領主專制和教會專制進行攻擊的時刻,近代歐洲最著名的思想都產生於此。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他崇拜孔子,愛談中國,對中國的道德政教極其向往,對西方神學、神的啟示、形而上學及宗教狂熱之類的東西抨擊不遺餘力,是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說:“歐洲商人發現東方,只曉得追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新的精神與物質的世界。”他讚美孔子“只訴諸道德,不宣傳神怪”。他說“道德是來自神的,到處是一律的;神學是來自人的,所以到處不同而且可笑。”他認為孔子和中國哲學家都真正相信道德,摒棄宗教迷信;而歐洲教會恰恰相反,相信迷信而不講道德。因此,“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不幸。”以為“人類的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國政治還要優良的政治組織。”他相信儒學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以中國為理想國,提倡以中國文化為標準。他認孔子為天下唯一的師表,在自己的禮拜堂懸掛孔子象,寫詩讚美,朝夕禮拜;公然主張歐洲各國應當將中國作為典範進行效仿。伏爾泰指出,“他們帝國(中國)的組織,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國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優秀、最古老、也是最廣博的王國”。是他大聲疾呼;法國要“全盤華化”!他主張,每個法國人都應該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