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辯論當成上課 蔡教授輸得不冤枉

http://www.CRNTT.com   2010-04-27 11:03:01  


此次“雙英辯”,民衆普遍認爲蔡英文不及馬英九。
  中評社台北4月27日訊/文化評論者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辯論當成上課,蔡教授輸得不冤枉”,認為馬英九和蔡英文在辯論時“各說各話的結果,最後大家記得馬英九所說的話,卻說不清蔡在講什麼。‘蔡教授’最後輸了,她只能怪自己,把辯論的演講台,錯誤當成上課的講台。”文章內容如下:

  雖然人人都會說“真理愈辯愈明”,但大家其實都知道真理不可能在辯論中產生。辯論要靠技巧和當時各種主要勢力所造成的氣氛,這兩者能夠結合,辯論就會贏。但辯論贏了就代表真理嗎?卻也未必。它只是某種政治正確勝了,而該種政治正確卻的確有翻盤的一天。過去十餘年來台灣各種政治正確的問題翻來覆去,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雙英辯”蔡英文算是輸了。馬英九的確是在辯論,他有核心論旨,有一直咬住對手的攻擊策略,最主要的是有大環境在支撐。美國支持ECFA,大陸承諾ECFA,龐大的台灣商人集團支持ECFA。當辯論技巧和主要勢力創造的大環境結合,不贏也難。而相對的則是蔡英文不是在辯論,她是在給馬英九上課。我不否認她的這堂課上得很精彩,但既是上課,遂主題分散,該重點發揮的全都一閃而過,既是上課,她也沒有固定而具殺傷力的口號語言。兩人各說各話的結果,最後大家記得馬英九所說的話,卻說不清蔡在講什麼。“蔡教授”最後輸了,她只能怪自己,把辯論的演講台,錯誤當成上課的講台。

  “雙英辯”有贏有輸,贏的我們只能說是贏了現在,贏了此刻的政治正確;但是不是贏了真理或未來,則仍是個開放的問題。也正因此,當大家都關注兩人說了什麼的時候,我更關心的是兩人在辯論中閃避了什麼或欲言又止了什麼。近代語言學和溝通理論都強調人說的很重要,但沒有說的同樣重要或有時候更重要。“不語”(silence)有的是自己不願說,不敢說,或沒想到要說;有的是被整個建構出來的秩序壓迫到不能說。而在“雙英辯”裡,就有太多這種“不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