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龍應台“炮灰史觀”的煽情與闕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5-23 09:29:38  


 
  無疑,我們從小受到過太多的“正義”教育,國民黨壞,共產黨好,國軍壞,解放軍好。非黑即白,非朱即墨。是非的邊界像刀刻在心里的文身,似乎終身都塗抹不掉。龍應台提供的 “人道”藥水似乎可以擦洗掉心靈被 “文身”的恥痛。但我以為,龍應台的“炮灰論”讓失敗和勝利者並排站立,然後讓他們皆大歡喜地互相煽情地摟摟抱抱,讓“人道”的眼淚粘合劑把他們強行粘在一起,當然讓兩岸的政治家和民眾聽著受用,有皆大歡喜的催淚效果,但對那些筆下的小人物而言,卻又等於是把他們統統拋回到生存的虛無中,恰恰遮蔽了歷史發生的線索和真實原因,也可能恰恰給發動戰爭者一個開脫自己的理由。對犧牲價值的高低確認永遠都會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做努力去厘清犧牲付出的緣由和區分信仰不同的價值所付出的代價。 

  大陸學者楊奎鬆曾經驚訝於黃仁宇的糊塗,在他看來,曾寫出《萬歷十五年》這種傑作,那樣睿智的一個人,居然會以一個傳聞斷定共產黨的酷虐,而不深究士兵出生入死的原因。黃仁宇曾從一個軍官的口中聽說,東北四平戰役解放軍士兵構成密集方隊,完全不守軍事規則,在機關槍密度極大的扇面掃射下,成排成排冒死衝鋒,屍體堆叠狼藉。由此斷定出林彪的殘忍和共產黨的無情,當然還有關於林彪的那個著名傳說:當手下報來傷亡數字時,林彪的回答是:我不聽數字,只要結果。楊奎鬆想問的一個問題是,林彪隊伍中有不少新入伍的士兵,他們沒經過多少訓練就上了戰場,何以卻表現得毫無膽怯異常生猛。龍應台沒有想到,也許正是這些玩命撲向槍眼的士兵,某些人剛剛分得了土地,他們是在以血肉捍衛剛剛獲得的利益。即使他們以“炮灰”的面目出現,背後也有千千萬萬個土改的身影在晃動,正是“民氣”的飆升,才使得連槍都沒摸過多少時間的新兵蛋子能不顧生死地瘋狂鏖戰,就絕非簡單的“炮灰論”所能解釋,至於土改中的過火虐殺行為則是另一個層面需要反思的問題。 

  在《大江大海1949》中,龍應台引用了陳毅的一句話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手推車推出來的,並詳細描述了百萬民工為戰勝國軍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但她筆鋒一轉,突然叉出去大寫了一通日軍逼迫民工從事各種勞役的慘狀。這又是一種典型的“炮灰論”歷史觀,即所有民眾在戰爭中的付出都是等值的,也即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虛妄舉動。為國軍幹活,為共軍打仗,為日寇監工,統統是炮灰、可憐蟲和隨意可被歷史抹去的符號。 

  我們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從“失敗者”的角度回望歷史的作品,我曾經看過一部描寫二戰結束前後意大利抵抗組織和法西斯政府做最後決鬥的影片,中文翻譯成《成王敗寇》,似乎頗有深意。影片從“失敗者”的視角觀察,其中戰勝者的無良行為和戰敗者的卑微無奈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但影片並沒有用和解的庸俗筆法讓雙方假惺惺地擁抱在一起,而是讓戰爭切割出的傷口繼續流血,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歷史在各自陳述存在的理由,沒有絲毫“炮灰論”的影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