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岐山周公廟五千年前天井院落遺址藏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09-01-09 11:17:53  


考古人員在勘察發掘現場。
  中評社北京1月9日訊/《西安晚報》1月7日載文“岐山周公廟發現5000年前天井院落遺址 藏有秘密”,全文如下:
 
考古人員在勘察發掘現場。

  日前,從岐山縣周公廟考古現場傳來喜訊,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距今約5000年的天井院落遺址,並以三維動畫形式重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

灰坑下發掘出天井院落

  在周公廟廣場前200米處,考古工作者勘探發現了前仰韶時期到西周晚期的先民居址遺存。在這處先民的生活遺址上,考古人員先發現的是仰韶時期的灰坑,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在仰韶時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龍山文化典型特點的石器、陶器出現了,草拌泥糊著的牆壁上白灰面出現了,生火取暖和做飯的火塘、火灶出現了……一座距今約5000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場景,完整地展現在考古隊員眼前!

  在考古人員帶領下,記者下到了5000年前的先民家裡“做客”。這是一個有80多個平方米的院落,地面光潔堅硬。院落內的地面上分布著柱洞,不難想象這裡曾是頂著茅草院頂的木柱。環顧四周,正面是兩座大小相同的窑洞,窑洞高兩米左右,面積10多個平方米。地面顯然用火燒烤過,上面塗抹有白灰面。窑洞內壁非常平整,讓人驚奇的是,牆壁上一米高的白灰塗抹得整整齊齊,與現代人裝修房屋做的牆裙一模一樣。整個遺址內,共發現了一個火塘,四個壁爐式火灶,其中一個火灶位於北邊的窑洞內。還有一個存放火種的小地窩,位於東邊窑洞的一側。

  通風透亮的庭院內,擺放著主人隨時要用的石制生產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品;裝修考究的居室裡,壁爐式火灶內的灰燼似乎還冒著青煙;一條小狗悠閑自在地臥在門前,更為這座小院增添了一份生活氣息……面對先民們如此講究的居室,周公廟考古隊副隊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雷興山教授興奮地說:“我們的感覺就像是穿過了時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5000年前,成為這位先民家裡的不速之客。”

  雷興山教授表示,發掘沒有搞完之前,誰也沒有想到它會是距今近5000年前的天井院落!“我們只是判斷這裡有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先周文化、西周文化,是一個經歷了非常長的歷史時期的一個先民生活居址遺存。按照常規,龍山人的遺存只能叠壓在或者打破仰韶人的遺存,再加上過去關中地區很少發現同類遺存,因此,好長時間我們對此遺址的性質沒有定論”。

  周公廟考古隊隊長、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說:“作為龍山時期的一家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面積如此之大、設施如此完善、保存如此完整,在關中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它對於研究探討當時社會及其家庭結構,有著重要意義。”

天井院落中藏有秘密

  5000年前先民的院落打開了,但是,埋藏了5000年的秘密考古人員至今還未揭開。
  
  一是院落是怎樣廢棄的?據介紹,考古人員發掘時,在庭院一側發現了制作精美的石器、陶器。石器包括石鏟、石鑿、石刀,陶器有盤、罐等,這些都是古人重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按說,正常情況下古人如果要搬家,是一定要把這些東西帶走的。可是,這些東西都還擺在庭院當中原來的位置,似乎還在等著主人的歸來。那麼,是什麼原因要將它突然廢棄了呢?是天災?人禍?

  二是小狗是怎麼死亡的?在考古人員做的三維動畫遺址複原模型圖中,記者看到在靠近東邊窑洞的門口處有一只小狗。考古人員介紹,發掘中,那裡確確實實留有一只小狗的殘骸。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主人搬遷時竟連狗都沒有帶走?又是什麼天災人禍,讓機靈的狗都難以幸免而被埋在了地下呢?

  三是人的身首為什麼分離?在庭院之中,考古隊員們還發掘出了一具人骨。這是一具35歲左右的男性骨骸。令人驚詫的是,他的身首是分離的。這個男性是否就是院落的主人?其身首分離的原因是什麼?是死於非命?還是其他原因?

  徐天進教授說,龍山文化時期,相當於我國歷史上的夏朝前夕到夏朝初期。也就是說,龍山文化處於夏王朝建立的“前夜”,是社會劇烈轉變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印記,或多或少地也會烙在這個四口,也許是五口之家的院落裡。對於這些謎團我們期待著考古工作者慢慢揭開。(文/圖記者 孫秉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