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一場錯位的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0-05-23 08:21:55  


5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清華大學發表以清潔能源為主題的演講,并回答學生和網友提問,當日還與在華美國商會代表見面并發表講話。記者戴冰攝
 
  駱家輝是於19日在上海時提及放鬆對華高科技出口的消息的。在此之前,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4月下旬時表示,美國現有的出口管制體系結構過於複雜,存在太多重叠,應將執法力量集中在最關鍵、最敏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美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制度已經阻礙了美國對華經濟出口:以2008年為例,2008年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3400億美元,美國在其中占7%,低於歐盟的9%和日本的14%。

  但摩立特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傅忠(JosephFuller)認為,美國在軍事、計算機技術等敏感領域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出品限制放鬆。“高科技出口問題在美國已經嚴重政治化了,在中期選舉臨近的情況之下,奧巴馬政府幾乎不可能冒著風險改變這一政策。惟一的可能就是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尋求突破。”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DouglasH.Paal對本報表示,即使最後達成這一協議也更多是象徵性的遠非經濟利益的。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在高科技出口限制方面,經常會作一些笨重遲緩的決定,遠遠落後於科技產業本身發展速度。“這一官僚主義的作為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經濟效應大打折扣。”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美國此舉可謂是在S&ED之前向華主動示好,但這絕非不求回報。

  在駱家輝與中國美國商會的午餐會上,自主創新(indigenousinnovation)這個詞的出現頻度遠遠高於S&ED。中國政府在這一領域的相關政策也成為了美國企業與商會組織集中攻擊的目標,而矛盾的焦點集中在政府採購協議(GPA)之上。

  “中國自主創新的政策影響了一些在華美國企業的利益,美國政府希望用‘放寬高科技出品’主動示好,起到間接提示與游說的作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表示。

  2009年11月,中國科技[0.37 0.00%]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工作,最終形成 《國家自主創新產品目錄》。“這本是中國政府實現可持續發展、節約能源的國家發展戰略,但是美國企業擔心這一問題會影響到對華貿易投資的公平與透明。穀歌事件使得這種擔心達到高峰。”王逸舟說。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在這一領域採取了放鬆的政策。中國政府在4月13日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擴大對外資開放領域,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並重組,並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債和中期票據。

  針對外資企業爭議較大的中國政府採購新規定,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將在規定時間內充分聽取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方面意見,以作出最後的決定。

  社科院美國所經濟室副主任王榮軍對本報說,中國並沒有加入到世貿的政策採購協議當中,因此不受約束,而美國希望我們能加入,在該領域也實現國民待遇。“中美在這一領域的交鋒將成為本次S&ED的主要議題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