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法戰略信任 應取代戰略懷疑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11:04:53  


 
  帕斯特雷提出迅速加強對華關係的三項措施:“首先要接受在中國領導人眼中具有分量的工業領域的技術轉讓(航空、國防-如我們正在與俄羅斯做的那樣、金融-使之成為在這一領域對付盎格魯-撒克遜人攻勢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我們的大學生同樣也應像中國大學生那樣開放,需要來自外部的培訓。停止在這一領域推銷幾份畢業證書的做法,以組織起真正的‘大腦交流’。最後第三點,為什麼我們不將與中國的合作以‘地方化’呢?我們的各省正缺乏可靠的國際合作計劃,為什麼它們不能以可行的方式與中國的地方省聯姻,以建立不僅僅是文化方面的夥伴關係?”帕斯特雷的結論是:這三項行動“將使法國密切與中國這個新帝國的關係”。

  帕斯特雷特別強調,要與中國加強關係,不能指望歐盟。27國組成的歐盟在這位經濟學家眼裡沒有能力“與僅有的兩個真正的世界大國中的任何一個進行建設性對話”。因此,“法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建立自主的對華戰略”。顯然,法國正在朝著這一方向在邁進,儘管步子還很小、很猶豫。真正要做到如帕斯特雷所期望的那樣“使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夥伴,至少成為一個盟友”,還需要時光。

                    法國不能再忽略中國

  因為帕斯特雷的觀點目前在法國仍然遭到一些勢力的抵制。令人印象深刻的,恰恰是帕斯特雷對這種勢力的描述:“必須盡快摒棄今天法蘭西精英的‘政治正確’思維,這種思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先是忽略、後是懷疑中國。必須停止將中國視為僅僅致力於將其襯衫傾銷給我們、剽竊我們的技術、並利用危機低價收購我們四十家市值最佳企業的國家。我們必須將這種戰略懷疑,代之以戰略信任……”

  要理解帕斯特雷此文的衝擊性,就要了解法國輿論從對中國整體看法這個大背景。多年來,正如帕斯特雷所寫的那樣,法國部分精英操縱媒體,先是有意忽略中國,然後則是質疑中國。對中國永遠是負面評論。結果使法國大眾輿論對中國迅速發展、變化的事實視而不見。整個九十年代,法國大眾傳媒對中國“人權問題”知之甚詳,但對中國現實的變化卻視而不見。一些政治家在批評中國時所引用的事例、人物,甚至三十年都不變。直到今天還在津津樂道“中國槍斃死刑犯還要家屬支付子彈費”。這就好比在中國報刊或電視上隔三差五地告訴國人,法國到1977年9月10日還砍掉了一個死刑犯的頭顱相類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批判中國在法國直到今天仍然屬於“政治正確”的,而讚揚中國則相反。帕斯特雷此文在很多“人權主義鬥士”眼裡,絕對是政治不正確的。正因這種狀態的現象存在,帕斯特雷才在文章的最後不無挖苦意味地寫道:“當然我們也可以一摔手將這番理論扔進垃圾筒,繼續認為我們永世不變地佔據著世界的中心……”

  帕斯特雷的文章標誌著一種新的氣氛正在出現。從一切領域堅持反對中國的勢力,正日益失去聽眾和觀眾,就像巴爾扎克筆下的“驢皮”一樣,在一天天變小。而帕斯特雷的觀點,則在一天天深入輿論和人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