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核,美國圍而不攻的深層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0-07-15 08:13:53  


 
  巴以,可能調轉船頭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7月8日表示,以色列願意與巴勒斯坦恢複“面對面”的無條件和談。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暗示或在今年9月重啓巴以直接談判。5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與巴勒斯坦總理法耶茲也舉行了會談,這是以色列對加沙發動“鑄鉛行動”以來的首次高層次接觸。以上這些積極動向可能暗示著,漸行漸遠的巴以和平進程又向著積極方向調轉了船頭。

  巴以問題錯綜複雜,是中東諸多問題的核心,久拖不決,影響整個中東形勢。近年來,巴以雙方劍拔弩張之勢日甚。激進力量哈馬斯在對抗以色列的鬥爭中表現搶眼,並客觀上控制著加沙地區;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主席內塔尼亞胡上台後,對巴方持強硬立場,甚至在建設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與美國齟齬。

  由於實力上存在差距,以色列在巴以和平進程中占有主動。此次內塔尼亞胡的表態,可認為是頂住國內政治壓力、向美國和國際社會多方努力的一次“妥協”。以色列執政黨右翼和宗教聯盟對凍結猶太人定居點存在疑慮,不希望內塔尼亞胡向美國讓步;但美國為盡快促成巴以和談以獲得阿拉伯國家在伊拉克、伊朗等一系列問題上的支持,不斷加大對以壓力,而土耳其、埃及、沙特等國的外交施壓則把以色列置於孤立的國際環境中,內塔尼亞胡的表態也有解燃眉之急的用意。

  由於在解決巴以爭端方面存在分歧,3月28日落幕的第二十二屆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沒能為促進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提出實質性舉措,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建國的支持被一些西方媒體指為“口惠而不實”。對此,王京烈指出,必須肯定阿拉伯國家在支持巴建國上的堅定立場和所付出的努力。回顧歷史,阿以衝突分為三個階段:從以色列建國到上世紀70年代末的全面對抗階段,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馬德里中東和會的相持階段,以及從馬德里中東和會至今的政治解決階段。目前,阿拉伯各國都在積極努力尋求政治解決,但由於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和談進程產生了一些反複,但政治解決的主旋律不會改變。

  巴以問題的和平解決需要地區各國拿出誠意,作出必要讓步和政策調整,也需要國際社會給予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努力。王京烈認為,尤其對以色列而言,當前面臨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要改變自己的安全觀,另一個要努力融入中東社會,而要融入中東社會就要把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放在首位來對待。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鎖勞教授認為,土耳其與伊朗等非阿拉伯國家近來在推動巴以問題的解決上表現積極,作用凸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