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閱讀魯迅的時代已經過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9-17 08:53:16  


 
  平心而論,新文化運動中很多批判觀點是過激的,什麼廢除漢字,兩千年封建都是吃人的文化等,基本上是否定中國之前的一切,似乎,中國這兩千年是活地獄。魯迅的批評對象,是中國人人性中的愚昧、冷漠(《藥》,吃人的禮教(《狂人日記》),奴性(《阿Q正傳》),一系列雜文,筆鋒所向,無一不是舊文化下的陰暗面。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個國家窮且弱之下,病急亂投醫,似乎中國人本身是最大的病因,魯迅棄醫從文,看的主要是這一“精神病”。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魯迅太冷了。他筆下的人物幾乎沒有陽光。看多了魯迅,似乎中國人沒了希望!

  90年過去,時勢異矣!當下的中國,已經是《中國可以說不》流行的年代。按照國民生產總值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國民似乎已經超乎尋常的自信,除了時評家在杞人憂天,中國模式、北京共識似乎已經為某些國家所接受。至於文化,隨著一些人的荷包撲滿,並見識了西方的危機後,文化居然也徒然奮起了。反思魯迅,反思新文化運動,其實也早就在民間默默進行。

  魯迅批判的人性,其實是不是中國人的人性,全世界的人性都是一樣,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西方人也是人,有人性的貪婪、冷漠,君不見,金融危機的引發就離不開那幫華爾街精英的貪婪。只不過,西方慢慢發明了一種自由、法治的制度。從英國的傳統中,民衆多爭取了些自由,光榮革命後,慢慢地發展出限制君主專制的制度,有了這一模式的創新,君主立憲模式和法國大一統模式等進行“市場競爭”,慢慢地,西方民衆有了選擇,加上政教分離等,社會似乎也慢慢文明起來。

  要知道,西方文化在野蠻的時候,可並不比中國文明。社會學家伊利亞斯的巨著《文明的進程》描述,西方從野蠻的社會習俗到後來的文明,其實是一個社會不斷分工,把人鏈接起來,處於互相依存的網絡,這網絡要求人在採取行動前瞻前顧後,自我調節,自我制約,這樣的過程離不開國家、社會、民衆的互動。假如說,沒有國家的民主化,法治化,西方的文化能否達到現在的文明水平,結論是不可能。

  魯迅閱讀退潮,一方面是因為魯迅文章本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國人由於物質上的自信延伸到文化上的自信,也可能因為看到西方這種浮士德精神(嚴複歸納)的缺陷,如環保危機,全球變暖,無不是這種所謂工業文明的副作用。

  閱讀魯迅的退潮,恐怕也是認識到中國人並非一無是處,全盤西方的破產,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的共性和不同,從國學的複興,到中秋節等的回歸,無不是覺得文化的有些部分總是有差異,文明的多樣性是常態,文明單一化才是災難。但中國傳統文化部分也是中國近現代落後挨打的替罪羊,專制及其造就的專制文化部分,跟隨專制制度一起,才是應該反思的東西。而一些普世價值,確實人類文明所共享的,如民主、自由、法治、人權。而魯迅筆下的所謂中國人的民族性,有時倒過來,成為有人認為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法治的借口。因此,或許有人愛讀,有人不愛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