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懷疑”成部分中國人生活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12:07:00  


 
  縱觀近年來的網絡熱點事件,資深網友黎明如是總結:只要是涉官、涉權的都會出現這個規律:不信——不信——就是不信。老百姓已經變成了“老不信”。黎明認為,解決這場“國民不相信運動”的辦法就是政府退出“經濟競爭”,不與民爭利,更不奪民之利,不作為糾紛或迷案中的利益方出現。

  周國平在北京大學做過一篇演講,題目叫《中國人缺少什麼》。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嚴重弱點是重實用價值而輕精神價值。中國人缺少的不是物質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靈魂生活和廣義的宗教精神,所以沒有敬畏之心,沒有自律。幾十年來的經驗證明,財富未必能帶來尊嚴,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成正比。飛奔在致富的道路上,我們更是成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上帝、馬克思、老天爺和十八層地獄都既不能讓我們敬,也不能讓我們怕。當下的遊戲規則就是不要規則,不懂這個道理的就是阿甘,或者唐吉呵德,只能等著被淘汰。最近一項面對上海市民的調查顯示,有超過90%的人認為誠實守信會在不同程度上吃虧。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吃虧就是福。西人也說,被騙也比騙人強。歷史告訴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往往並不在當下。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更是時間。違背常識的情況無論多麼普遍多麼強大都不可能長久。今天的什麼都不信和幾十年前的盲信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信任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而關係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國際先驅導報)

專家視角:重構信任才能獲得幸福

  對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基層政府的公信力正在不斷損失

  一些單位機構做過的調查表明,中央政府的公信力最高,省級次之,地級再次,縣級最差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鄧亞君發自北京 “中國互聯網進入全民圍觀時代”——這是2010年歲末,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中最受關注的一句總結。

  這意味著,信息分享的背後挺立著4.2億中國網民大軍,他們在虛擬平台上觀點交鋒、意見發布。與此同時,一方面是社會參與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則坦言,政府的話語體系與網民的期望尚有距離,這是“圍觀”平台上,影響政府公信力建設的主要障礙。

  “地方政府的話越來越不被相信”

  《國際先驅導報》:一些突出的熱點事件,比如“李剛事件”,會給政府公信力帶來多大程度的損害?

  單學剛:“李剛事件”比較典型,它涉及到中國社會的很多領域。比如“官二代”、交通肇事、學校“樸素”的維穩觀、學術誠信等。由於它涉及到社會矛盾的很多領域,所以很受關注。“李剛事件”和“浙江樂清村長之死”可以說是去年最受關注的事件,這些事件給了社會輿論一個宣洩的窗口。網民利用這些事件進行了情緒上的宣洩。“李剛事件”,對整體“官二代”的形象、官員形象都有負面作用。

  這一事件留給我們的教訓是,應對突發事件,信息透明、公開,不能以維穩的目的去遮蔽,去拖延。網絡是社會情緒的宣洩窗口,用傳統的維穩觀去應對微博背景下的媒體環境,(會)構成很大的矛盾。這個事件還留下一個隱患:事發後出現了幾十萬造句,比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飛流直下三千尺,不如我爸是李剛”等。很多娛樂化的造句,對政府公信力也好、對官員形象也好,是一個長期的負面效果。“李剛”已經變成了不良官員的代稱。

  Q:你還提到了最近剛發生的“浙江樂清村長之死”事件,我們看到,當地公安機關的信息發布速度是比較快的,當地也第一時間開通了微博,這些方式對政府公信力建設有幫助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