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推動中國文化自覺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1-10-25 10:13:57  


鄧聿文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文化是什麼?簡單地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安身立命之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區別於他民族、他國家的本質標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暫時的經濟落後,但不能沒有文化和歷史的記憶。如果失去了文化之根,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也就失去了存在之價值。”資深媒體人鄧聿文今天撰文“推動中國文化自覺發展”:
 
  日前結束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使命,要發展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確是擺在中共和中國面前的一個時代課題,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是什麼?簡單地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安身立命之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區別於他民族、他國家的本質標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暫時的經濟落後,但不能沒有文化和歷史的記憶。如果失去了文化之根,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也就失去了存在之價值。

應改變文化上的守勢和弱勢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之邦,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不曾中斷的民族和國家。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來源於其包容和開放性。在中國歷史上,土地也曾被異族侵占過,但文化從來沒有被別的外來文化所征服和同化,相反,隨著異族鐵騎而來的其他文明,一踏入中華土地上,反被中華文化所同化、融合,變成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生命力所在。

  只是到近代,中華文化和異質的基督教文化相遇,首次開始不自信,並由此伴隨著國力的衰弱,在長達近百年的歷史上,文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去中國化的、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全面引進西方的制度和文明,五四的激進者甚至提出了廢漢字全盤西化的主張。這種文化發展的不自信到改革開放後,也並未得到根本的扭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