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靠什麼避免危機延續經濟繁榮

http://www.CRNTT.com   2011-11-14 08:10:30  


 
  文章稱,對現代經濟騰飛的這四個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宇燕教授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經濟增長比作蛋糕,那麼財產權、科學理性主義、資本市場和通信與運輸技術創新便是面粉、雞蛋、酵母和食糖,缺少任何一樣都做不成蛋糕。沒有面粉和雞蛋,蛋糕無從談起;沒有食糖,蛋糕不會好吃;沒有酵母,蛋糕不會膨脹。對於伯恩斯坦的觀點,張宇燕教授的評價是“幾乎沒有任何理論原創,歷史數據和故事無一例外地來自二手資料。但重要的便不在於理論原創和一手資料,而在於憑借已有磚瓦築造出具有別具一格功能的房屋來。”僅就此而論,伯恩斯坦提出的系統思維,對我們思考中國今天的諸多經濟問題,籌謀保持未來的繁榮,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實際上,在這四大要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伯恩斯坦在《繁榮的背後》中提到了,但沒有作專門的論述,那就是法治。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利己人”與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的“利他人”如何統一,讓商業社會真正變成文明社會?260多年前的亞當•斯密沒有給出答案,在現實的探索中,世人力求以“法治”來解決。伯恩斯坦在本書的第三部分常常直接將“財產權”置換成“法治”。

  文章最後說,對於我們正在建設中的法治社會,這一點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再清楚不過,如果沒有“法治”的保障,財產權、科學理性主義、資本市場和通信與運輸技術創新對經濟的發展與騰飛,統統都將成為過眼煙雲。無論道路如何艱難,無論有多少障礙,想要求經濟的可持續性繁榮,建設和諧社會,只有同步追求“富強、民主、文明”,才有可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