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別把首都變“霧都”說成“自然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1-12-07 14:22:05  


 
王琦:別把“霧都”僅僅當作自然現象

  2011年12月06日07:51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作者:王琦 

  12月4日,北京氣象台發布大霧黃色預警。據環保局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數據,當晚19時,北京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0.437毫克/立方米,短時達到重度污染程度。(12月5日《新京報》)

  《新京報》這則報道的標題是“北京大霧致高速封閉航班延誤,首都成‘霧都’”。事實上,我國近段時期大霧天氣頻繁登場,成為天氣舞台上的焦點,“霧都”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上網一搜,諸如“進入11月,杭城仿佛變身霧都”、“合肥變身霧都,大霧生活喜憂參半”之類的報道比比皆是。

  霧都,並沒有小說中描述的“像雨像霧又像風”那般浪漫,而是給城市生產生活造成不少困擾。5日,京津冀等9地遭遇大霧,導致首都機場延誤嚴重,京哈高速堵車50公裡,山東近百條高速關閉。對此,氣象專家解釋稱,秋冬季節華北平原出現大霧比較正常,不算是特殊天氣現象。不過,如果我們僅僅把“霧都”當作自然現象,很可能會忽視大自然發出的警示訊號。

  雖然空氣污染與大霧之間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霧都”肯定會受到空氣污染的間接影響,城市裡的汽車尾氣、揚塵、工業廢氣等懸浮顆粒物就是大霧的“幫凶”。與此同時,霧天風速變得很小,濕度變得很大,很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空氣中各項污染物濃度也會快速上升,進一步加重了空氣污染。

  提起“霧都”,人們很自然想到英國倫敦。每當春秋之交,倫敦經常被濃霧所籠罩。然而,1952年12月一場“霧都劫難”,讓倫敦人看到了大霧的恐怖一面。當時,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霧期間以及霧散後的兩個月間,12000餘人因毒霧患病死去,這場災難後來被列入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

  痛定思痛,英國人開始重新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決心走出迷霧。他們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減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倫敦終於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我們沒有經歷“霧都劫難”的可怕一幕,但“大霧”問題應該正視。防止大霧成災,誰都不是旁觀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