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由對德國模式否定之否定看一國兩區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2-05-25 08:26:30  


 
  就連陳水扁也曾贊同過“兩德模式”。一九九零年,陳水扁在擔任“立委”時,就曾提出過仿照一九七二年東、西德簽定兩德《基礎條約》的模式,簽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條約》的議案,試圖以“兩德模式”來定位兩岸關係。即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下,兩岸為相互承認的政治實體,同時避免予對方以國際法上的承認。在台灣前途問題上,主張主權擱置,將統一與“獨立”均視為未來的長遠目標。這就是陳水扁上台後不久,曾提出所謂“未來一個中國”概念的藍本。

  “兩德模式”在事實上承認國家的同一性,並預設“一個中國”的前提,故遭到民進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反對。但與此同時,“兩德模式”卻又主張兩岸各自擁有主權,均有資格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質上是主張“現階段兩個中國”論,因而北京一直加以反對。

  從馬英九的態度看,他確是反對國土分裂,並主張國家統一的。但是,他對“中華民國”卻又懷有極深的迷戀,實際上過去他就曾認為,“中華民國”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而“中華民國”才是正統。他並藉著“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機會,將慶祝活動定位為“民國百年”。就此,他認為最佳的統一方式,既不是不符單一制傳統的聯邦、邦聯,又不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央政府的“一國兩制”,甚至連宋楚瑜提出的“一中屋頂”--即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房間”的上面,蓋上一個“新的中國”的“屋頂”,也不願接受,而是認為應該像“兩德統一”那樣,由“中華民國”去“統一”實質上是“吞併”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說,是“兩蔣”時代的“反共復國”,或李登輝初期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模式。實際上,“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就是把大陸視為“中華民國”之下的一個地區。

  而在兩岸統一之前,“兩德模式”就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具有國際公法上的法人資格,兩者都可以與世界各國建交,都可加入聯合國,甚至兩岸都可以互相承認並“建交”。至於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則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