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八次陳江會推延看岸分歧及馬政府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12-06-25 08:40:01  


 
  其二、“兩岸投資保護協議”雖然是屬於經濟議題,但其中所含有的刑事訴訟方面的內容,卻是政治議題。台灣方面如果遷就大陸方面的規定而進行簽署,就意味著將打破自己“先經後政”的部署,被這個經濟協議“偷渡”政治議題,這是馬英九政府最為顧忌的。實際上,台灣媒體昨日就“爆料”說,大陸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等人原本以參加定名為“台北會談”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名義,申請本周赴台,但在台灣高層綜合研判認為不妥後,日前在境管局聯審階段遭到拒絕,成為近年來對岸高官少見被擋駕的案例。而據知情學者透露,境管單位是以“陳江會”即將召開等時機與主旨有待討論為由,決定暫時喊停,但應有來自更高層的指示。這次的“台北會談”,目的在“透過兩岸學者的對話,共同探討如何強化認同與互信以深化與鞏固現有的兩岸和平發展成果”。因而台灣高層擔心此一涉及“催促政治對話、政治架構”的研討會,在對岸“大軍壓境”的陣仗下,將會衝擊馬政府的“先經後政”步調;同時,兩岸刻就“投資保障協議”進行協商,若另開政治議題為主的“台北會談”,與以經貿為主的“陳江會”打對台,事涉複雜敏感,因此在高層意見下,於境管審查時未獲通過,研討會因而取消。因此,台灣方面要推遲第八次“陳江會”舉行,就正好為拒絕王在希入境這一小動作提供了註腳。

  其三、馬政府對於是否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處於極為矛盾的心理之中。一方面,馬政府要盡情享受兩岸關係發展的紅利,尤其是在“總統”大選期間要狙擊嚴重威脅自己選情的蔡英文之時;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兩岸關係發展走得太快,與自己的某種政治立場與價值觀將會拉大距離。實際上,馬政府早就有“冷卻”兩岸關係的跡象,如從第七次“陳江會”開始,台灣方面就向大陸方面大潑冷水,認為不必每半年召開一次,應在有協議可簽時才召開,就已露出了苗頭。而今次以“排除二十四小時通知”為藉口主動推延第八次“陳江會”的舉行時間,就更進一步暴露了馬政府有意拖慢“陳江會”進度的意圖。

  為此,今後可能會將“陳江會”拖延到一年才召開一次,以至是更長的時間。本來,馬英九已經成功連任,不用再擔心兩岸關係發展較快而影響自己的連任,沒有選票的負擔;他希望能留下歷史定位,而“陳江會”簽署更多的協議正好就可以滿足他的這一願望。但為何他卻會反其道而行之?確是令人感到納悶。

  作者: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2年6月25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