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國兩制”構思還需新的時代氣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09:05:56  


台北當局最近一再提議把兩岸關系定位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許貽波的文章《“一國兩制”構思還需新的時代氣息》,內容如下:

  台北當局最近一再提議,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認為雙方互動應當建立在“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基礎上,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和平統一理論的再思考。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時當十年浩劫結束不久,國家百廢待興,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重新主導中共的政治路線。1979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思,作為實現兩岸統一的基本政策。在實踐中,北京依據當時國內外有利條件,將這一理念率先用於解決港澳回歸,獲得了相當的成功。

  整個八十年代,除了那場政治風波,西方世界和中國的關係相當融洽。為了聯手對付蘇聯,中美兩國結成了准軍事同盟。當年清廷與英國和葡萄牙簽有租借條約,兩地回歸依照合同方式進行。港澳與內地比鄰,不僅多年來已經形成前店後廠的經濟關係,北京在周邊還有駐軍。

和平崛起vs和平圍堵

  相形之下,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北京卻面臨著極為複雜的局面。蘇聯解體後,中國的位置陡然生變,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北京矢言和平崛起,華府出於防範,卻也必須和平圍堵,而台灣是第一島鏈的關鍵環節。美國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卻同時聲稱處理兩岸問題須得依照和平方式。

  和港澳情形不同,台灣民眾熬過半個世紀日本殖民的苦難歲月,又經歷國民黨戒嚴時期的高壓統治,不免滿懷悲情。兩岸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出現顯著差異,他們對祖國母體的認同,也必然存在落差。在各種複雜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多數民眾對近期兩岸統一,有著本能的排斥。

  解決台灣問題的困難,主要還在兩岸的長期分治,現狀來自國共內戰,雙方都是中國人,沒有任何條約可以約束對方;兩岸天塹隔阻,台灣擁有武裝力量。北京為此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可是只能起到劃紅線的作用。“一國兩制”構思對島內促統,難以形成力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對台的溫情召喚和道德訴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