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由對德國模式否定之否定看一國兩區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2-05-25 08:26:30  


馬英九在國際比較法學會上,以英文說明一國兩區。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訊/馬英九昨日上午出席年度國際比較法學會大會開幕典禮指出,可以將“德國統一”的模式,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借鏡。然而三年前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卻表示,兩德與兩岸的條件很不同,因而“兩德模式”沒有辦法完全適用海峽兩岸。馬英九對“兩德模式”的“否定之否定”究竟具有何種意涵?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由對德國模式否定之否定看一國兩區意涵”,分析如下: 

  馬英九昨日上午出席年度國際比較法學會大會開幕典禮,他以英文向來自世界各國的法學者解釋其在就職演說時重申“一國兩區”的緣由,強調建立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共識,雙方才能放心向前走。馬英九還指出,可以將“德國統一”的模式,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借鏡。 

  然而,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日,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吳安麗專訪時卻表示,他曾訪問德國十五次,研究過德國統一的過程,認為兩德與兩岸的條件很不同,因而“兩德模式”沒有辦法完全適用海峽兩岸。

  這可說是馬英九對“兩德模式”的評價發生了“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也可說他對“兩德模式”的認知曾經自相矛盾。這令人聯想起,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馬英九就任第十二任“總統”的就職講話,有“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之語;而四年後他在連任第十三任“總統”時的就職演講,就將“兩岸和平協議”與“台灣國際空間”剝離開來,而且只推動“以活路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並增加國際貢獻”,而絲毫不提“兩岸和平協議”,大幅向後退步。這與他在“兩岸統一模式”上的態度一樣,從否定帶有“兩個中國”意涵的“兩德統一模式”,到贊同並推崇“兩德統一模式”,也是大為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