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賈慶林一中新涵義回應“一國兩區”論?

http://www.CRNTT.com   2012-07-30 08:35:02  


 
  由此可見,北京對國家統一展示出了極大的誠意和包容性與靈活性。正因為如此,在兩岸的交往談判中,北京並沒有要台灣方面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進行接觸,而九十年代初以來兩岸進行的協商談判,都是平等的,並沒有什麼中央、之分,雙方亦無在一個共同的特定的行政機構領導下進行。何況曾有傳說,鄧小平還曾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兩字是多餘的,因為“共和國”就含有“人民”的意思,因而鄧小平也認為可以去掉“人民”兩字,直稱“中華共和國”即可。至於為何後來《人民日報》正式發表及編輯出版《鄧小平文選》第三集時,沒有將這“第七條”也收錄進去,據說是有人指出,“中華共和國”的英文,與“中華民國”的英文完全一樣,並非是一個跳脫目前國號之爭的新國號。也有人認為,在一九四九年九月的新政協籌備會上,對於新中國的國號,本來是計劃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而在座談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一些成員也感到可以接受,但司德美堂等政協代表(並非是中共代表)強烈反對,而拿掉了“簡稱中華民國”幾字。否則,就沒有後來的聯合國席位,及其後二十多年來西方國家與新中國沒有建交等的問題,更沒有“台獨建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市場。

  其實,北京對“一個中國”的涵義,是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靈活調整的。就以著名的“三段論”為例,最初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首都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就是“舊三段論。”後來,調整為“新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會見來訪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時,又進一步提出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