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北京專家:九二共識廿周年回顧與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00:22:29  


九二共識廿年,兩岸對此共識真諦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二)“92共識”兼顧了兩岸的立場,是當時背景下兩岸最大的交集點。

  還原歷史可知,兩岸兩會是在兩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民間交流衍生出許多事務性問題需要兩岸配合解決的背景下,由兩岸官方授權成立的民間性或半官方性的仲介服務機構。海協會被授權機構明確要求“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注15)海基會也以“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為宗旨,(注16)其組織章程明定:“以協調處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謀保障兩地區人民權益為宗旨”。(注17)海基會成立後台當局頒佈的《國家統一綱領》中指出:“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乃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注18)

  由此可見,在當時背景下要求兩會互動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進行,並不違反雙方的既定政策,分歧主要在於如何界定“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在大陸對外宣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情況下,台灣方面害怕在兩會互動中確立一中原則會掉入大陸的“統戰陷阱”,因而要求事務性談判不要涉及政治議題。但在台灣政局劇烈變動的情況下,大陸也懷疑走本土化道路的台灣當局有將兩岸分裂永久化的企圖,因而完全無法接受台的想法。在這種背景下,兩會經過長達數月的溝通磋商摩擦,最終在往來函件中形成了“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顯然,這一“共識”的形成似乎不那麼規範。因為在程式上,“九二共識”是由兩岸兩會在函電往返的過程中形成的,沒有統一的正式文本,也沒有經過兩會高層正式會議的確認和簽字蓋章;從內容上看,雙方同意“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堅持一中原則”,“不涉及‘一中’的政治涵義”,但實際上這種過於寬泛的約定無疑給各自的操作留下很大的解釋空間,也因此埋下爭議的種子,導致日後兩會圍繞究竟是“一中各表”還是“一中不表”爭論不休,也給反對勢力留下了藉口。

  但不可否認的是,“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堅持一中原則”,是當時背景下兩岸之間所能達成的最大共識,體現了務實靈活、求同存異的鮮明特點。現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曾撰文指出:“‘92共識’既確認了雙方的共同立場,又擱置了雙方的政治分歧,是發揮政治智慧、照顧各方利益的結果。”“共識的核心和靈魂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此基礎上,“可以擱置爭議,也可以保留不同意見”,“體現共識可以採取靈活方便的形式”。(注1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