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台灣專家:南海爭端升高 原因及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9-27 00:52:58  


 
  7月13日,第45屆東盟外長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閉幕,會中因菲律賓和越南企圖將其在南海問題的立場納入《聯合公報》,將中菲、中越雙邊南海爭端變成中國和東盟的問題,遭到其他東協國家反對,導致無法發表聯合公報,這是東盟成立45年來首次未能發表聯合公報。15日,中國大陸30艘漁船組成的船隊航抵南沙永署礁附近海域,開展捕撈作業(中國漁政船也適時在現場),這次作業是南海歷來最大規模的捕撈作業。24日,中國在海南省西沙永興島設立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亦即以組建地方政府的方式,強化對南海主權的實際管轄。8月2日,菲律賓發現中國船艦離開黃岩島前,用兩道繩索封住黃岩島潟湖入口,繩索上間隔設有浮漂。

    南海問題的影響

  中國前述一系列強烈反應,無疑地在南海問題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誌著中國南海政策的改變。中國對南海問題,1970年代以前是“主權宣示”,1980年代是“有限自衛”,1990年代以來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二十多年來,中國一面不停的出動船艦與飛機宣示主權外,一面也與相關國家交涉。就大局而言,在中國與有關國家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南海的和平穩定,保障了南海航行自由,中國並於2002年11月4日和東盟國家在金邊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惟“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事屬經濟層次,領土主權則屬高端的政治層次,雖然中國大陸以這種限制自己行動的方式,維持了南海二十年的平靖,但主權爭議不可能永遠擱置,終有盡頭之日。在新情勢下,菲律賓、越南不但不領情,反而藉端升高南海問題。這次南海爭端,中國大陸採取“實際行動”,在南海做該做的事,積極回應南海爭端,其方式是採取非軍事手段的“小棍棒”政策因應,運用輕型準武裝的漁政船、海監船或其它民間船隻,代替正規艦艇作出回應。此外,中國另亦針鋒相對力道強勁的反擊,越南通過《越南海洋法》,大陸同一天宣佈設立三沙市,劍及履及地回應並實質強化南海主權。換言之,中國大陸將實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傳統外交政策。故綜觀這次南海問題,就長遠意義來看,有如下的深遠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