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八大開局後的經濟政策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12-20 08:48:18  


 
  文章表示,正常情況下,“習李十年”應當成為取得更大成就又一個黃金十年,建成小康社會仰賴清晰正確的發展政策,中國在經濟上應理清的思路為:

  第一,在繼續發揚政府主導經濟優點的同時刻意培育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關鍵力量。

  第二,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盡量擴大家庭部門的占比,減少政府和企業的分配占比。

  第三,強制淘汰落後產能,合理利用過剩產能,將生態環境改善、民眾滿意度作為地方政府官員業績考評的首要指標。

  第四,不論國內外詬病議論如何之多,投資都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成長的可依賴動力之一,儘管投資占GDP比重已達世人驚詫的程度,但中國的高投資率是以實實在在的高儲蓄率為基礎的,它不存在寅吃卯糧強制透支性維持的問題,因此,在相當長時期內,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投資始終是第一主力。

  第五,拉動消費在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上有決定意義。在這方面,除了提升城鄉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新消費熱點之外,中國還應探尋將投資和消費有機結合的新思路。我在上個月一篇文章中已經說過,在目前形勢下,新農村建設就是能將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有機結合的最佳切入點。中央2006年一號文件開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城鄉統籌、四化同步的最完美體現,也是體現現階段中國國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具體表現。中國大多數農村的農民從一代人蓋三次房到三代人蓋一次房,農民收入的節約為農村消費的擴張提供了無限大的可能性,多種模式的新農村建設又可以產生巨大的建材、家具、家電需求。

  第六,中國農業因地少人多因而很難出現增長奇跡。在現有資源禀賦條件下,可能產生想象空間的只有兩方面:一是資源整合,二是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的目的是從一家一戶的小戶生產方式向公司化生產方式轉變,使土地的利用相對集中,土地資源的集中利用能夠為農業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創造必備前提。

  第七,中國的宏觀調控經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驗,現在又在經歷歐元區危機的考驗,雖然大體成功,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改進的著力點一是貨幣政策,二是財稅政策。從貨幣政策看,目前全國銀行系統反應最強烈的是央行各分支機構的貨幣政策執行方式——規模控制,普遍意見是控制過死過嚴;其次是貨幣政策總體上缺乏透明度,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內容都可以往里裝,使市場難以形成確定的預期,這對經濟成長不利,鬆就是鬆,緊就是緊,中性就是中性,想怎麼幹就明說,讓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有個明確的行動方向。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平均增速接近10%,也未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胡溫十年”,中國人均GDP漲了4倍之多,由此看來,中共18大報告提出的2012~2022年的十年收入倍增計劃似乎略顯保守。中國的國情是: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具有天然的內生發展衝動,即使財政政策不積極只保持中立姿態,貨幣政策只要在改善貨幣條件方面做一些該做的事,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就可以長期保持下去——事情就是如此簡單。如果財稅政策也選定正確的調節動作,例如對小微企業減免稅、對企業研發投入進行稅收抵扣、對淘汰落後產能的行業實行財政補貼、對三農領域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的話,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就很容易達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