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把解決台灣問題與大陸民主化掛鈎

http://www.CRNTT.com   2013-07-18 15:35:06  


鄧聿文,曾供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任副編審。 主要從事中國改革與社會轉型研究,出版著作三部,發表時政、財經和社會評論數百篇。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中國資深媒體人鄧聿文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把解決台灣問題與大陸民主化掛鈎》,文章說,兩岸政治制度、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落差成為阻礙兩岸統一的最大因素,既有國民黨和馬英九的失誤,但追根溯源,還在於中共。詳論如下:

  2013年6月13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習吳會”,這是中國大陸新領導班子上任後,兩岸首度舉行的最高層級會晤。與此前舉行的兩黨領導人會晤不同,此次會晤的一大突破是吳伯雄乃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正式授權 ,因而它帶有兩岸政府會談的性質,從這一角度看,“習吳會”是兩岸領導人的政治談判。

  習在會談中提出了今後幾年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和主張,這集中體現在四個“堅持”中:第一,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第二,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第三,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第四,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從習對四個“堅持”的解釋看,其核心是堅持“一中框架”,在“一中框架”下,擺脫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束縛,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平等協商、相向而行,合情合理解決彼此間的問題。換言之,“一中框架”正式取代過去國共兩黨達成的“九二共識”,成為中共今後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原則。

  “九二共識”的含義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過去台灣側重於“各表”,而大陸側重於“一中”,這使得兩岸看似有共識,實則沒有共識,從而導致兩岸政治談判遲遲不能推進。現在,習提出用“一中框架”取代“九二共識”,正如馬英九兩岸關係“操盤手”、曾任台灣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所說,大陸對台政策將“硬會更硬、軟會更軟”。確實,“四個堅持”和“一中框架”反映了習近平對兩岸關係比其前任更顯自信、也更少耐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