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周志懷:需要轉型 向民進黨提四項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0:23:01  


 
   “台獨休克”現象與民進黨的轉型機遇

  從目前情況看,在民進黨現狀派與調整派,或是基本教義派與務實派的較量中,現狀派或基本教義派還是佔上風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島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目前的聲音雖然還很大,但在2008年“大選”失敗後,民進黨已失去了運用體制內力量與手段推動“台獨”分裂活動和“去中國化”的能量。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化,島內已開始出現“台獨休克”現象。這一現象的主要表現有三:

  一是“台獨”空間受到壓縮,“台獨”的價值理念受到挑戰。2013年5月,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就職周年前夕談及其兩岸立場時,表達了“何必再喊台獨?”以及“法理台獨讓學者去講!”的想法。被視為蔡英文重要文膽的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則直言“台獨”、“建國”已失去主流市場。這些現象表明,2008年以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效應,已開始讓“台獨”的價值出現邊緣化趨勢。

  從李登輝與陳水扁過去的執政實踐看,“台獨”其實也只能是一種空想。理性地思考一下,“台獨”起碼需要如下幾個條件:一是民意相挺,但現實表明,島內大多數人主張維持現狀;二是國際社會支持;三是以軍力為支撐;四是法理基礎。可以肯定地說,這些條件對於“台獨”鼓吹者來說,基本上都是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實際上,早在2006年,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陸伯彬就曾直言,主客觀條件已使得“台獨”運動趨於式微。④李登輝2007年1月29日接受台灣《壹週刊》訪問時也曾稱,他“從來沒有主張過台獨”,也不是“台獨”教父。李還批評民進黨製造“追求台灣獨立的假議題”,“統獨天天談都是假的,都在權力鬥爭”。而陳水扁面對現實時,也不得不坦言:“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由此觀之,也就不難理解蘇貞昌、姚人多等人為何會有上述言論了。民進黨在兩次“大選”失敗之後,路線檢討的聲音雖被壓制,但始終沒有消失。一種觀點認為,民進黨只有再嘗敗績,才有可能真正警覺與反省,認真思考轉型,這一論斷不無道理。

  二是民進黨對兩岸交流的限制開始轉為正面思考並持開放態度。2012年2月,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的“2012年大選檢討報告”指出,在實務上,未來除了要更深入研究大陸的變化與對台戰略,也應更具體展開雙向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等錯誤刻板印象。2012年3月,陳菊任民進黨代理黨主席時則公開表示,民進黨歡迎所有黨公職同仁對中國大陸有更多瞭解與交流。其後,陳菊還明確表示,樂見並肯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兩岸人民密切交流互動。蔡英文也提出“民進黨應建立與中國交流的模式”。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認為,如此一來,民進黨與大陸的往來交流,可以制度化、正常化、除罪化。民進黨對現實的兩岸交流不再採取無視、漠視或者敵視的態度,不再停留在反對、批判的層面,這是一種重要姿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