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兩制台灣方案與教育制度

http://www.CRNTT.com   2024-10-06 00:01:50  


 
  在實踐性上,應在實踐中調整和完善台灣教育制度安排。台灣教育制度安排是關係到台灣青少年培育的系統性工程,也是關乎台灣青少年國家認同引導的複雜、敏感的教育工程,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減少統一後在台貫徹實施的磨合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島內對於方案的質疑和阻力。當前,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導下,大陸各高校普遍開設國情教育課程,成為開展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應當成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部分教育內容試點和實踐的平台。此外,大陸在東莞、昆山等地設有台商子弟學校,根據台灣的課程綱要和要求實施教育內容。台灣教育制度安排的探索應吸收台商子弟學校的有利經驗,尋求共同編撰教科書,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教育制度安排奠定基礎。

  五、“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教育制度安排的內涵

  針對近年來港台學生教育中湧現的問題,以及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教育制度安排特性的研究,應從教育世界觀、教育行政制度、教育手段三個層面總結經驗教訓,做好頂層設計。

  在教育世界觀上,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台灣教育制度。教育世界觀是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是教育制度能否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利益的基石。從“本土化”思潮對台灣教育的滲透、後殖民主義在香港教育的泛濫中看到,教育世界觀的錯亂不僅深刻影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還對社會穩定與國家發展造成嚴重危害。“台獨教育”的底層邏輯是“去中國化”,割裂台灣與祖國大陸之間的聯結,人為建構出台灣人“自我”和“他者”的認同壁壘。為打破這一壁壘,應將台灣人視閾中的“自我”融入“他者”,重新彌合被人為割裂的兩岸聯結,而彌合的途徑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多元、立體的意識體系,從心理建構機制來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也就是認同建構的過程,增強當代中華民族共有價值理念。具體在教育領域,一方面要重建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在教育內容中強化中華民族的歷史敘事,這就需要對台灣教育領域的“台灣中心史觀”進行撥亂反正,將中國史觀融入台灣教育體系,將台灣教育體系融入中國教育體系,構建中國歷史框架中的台灣歷史、中國社會結構中的台灣社會、中國文化內涵中的台灣文化,重新建構一套以中國視閾審視台灣地區、審視兩岸關係發展的敘述體系,加深兩岸民眾同根同源的認同感。另一方面要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話語體系,在社會科等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培育兩岸共同價值觀,引導台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認同,增強台灣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台灣學生把實現個人價值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