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對台政策四大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9-16 00:22:06  


 
  其次,特別重要的是對台灣民眾的態度,對台政策要直接面向台灣同胞、台灣民眾。儘管近年來島內政治生態發生變化,民意結構趨向複雜,但對台政策在本質上是符合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根本利益的,對台工作仍然是要造福於兩岸民眾的。當然,由於情況的複雜性,台灣民眾既是我們依靠的基本力量,又是我們做工作的對象;處理好這種似乎矛盾的現象,便需要有更帶分寸感的區間思維及相應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對台講話中均將台灣同胞視為“骨肉天親”,“兩岸一家人”,在最近的“七一講話”中說“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並多次強調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目的是為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謀福祉;同時希望兩岸交流的重點向島內基層和青年傾斜,做好台灣普通民眾和青年世代的工作。在會見朱立倫時他曾有針對性地說過: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我們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並且對台灣同胞開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他還進一步提出,兩岸雙方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我們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來往的措施。而在此前多次對台政策講話中,習近平一再重申:在兩岸關係大局穩定的基礎上,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有著廣闊空間;兩岸應該加強交流交往,增進彼此瞭解和理解。

  再次,區間思維在更基本方面的表現,是對台灣定位問題的解決持更有包容性的做法。對此,習近平多次強調兩岸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對於兩岸定位問題可通過雙方務實協商加以解決,並“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對兩岸政治問題作出合情合理安排”。2013年10月,在會見蕭萬長時重申,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對兩岸關係中需要處理的事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2015年5月,在會見朱立倫強調:“雙方可以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於面對,匯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關鍵是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兩岸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來。”此外,對台灣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及RCEP,習近平明確表示了歡迎態度,並真誠希望“在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上,兩岸可以加強研究、務實探討,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應該說,這些都是區間思維明確和具體的體現,也是帶有極大善意的政策性宣示。

  綜上,習近平一系列對台政策論述的鮮明特點是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的高度有機結合,上述所列出的講話和論述分別從底線思維和區間思維兩個角度加以分析,實際上,習近平的每次對台講話都完整地體現著二者的高度有機結合,例如“四個堅定不移”和“四個不會”等就是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生動體現。②這種有機結合,體現的是通觀全局、把握趨勢、尊重規律的戰略思維,是保持善謀事能成事的戰略定力的所在。從辯證的角度說,善於運用底線思維和區間思維,既可防患於未然,反轉不利的戰略形勢,又可牢牢把握事物發展進程的主導權,主動造成和鞏固有利的戰略形勢。就對台政策來說,底線思維是對“一個中國”、“兩岸一中”和國家主權原則的堅持;區間思維所展現的更具有包容性、變通性或應變性的做法,是對鄧小平“台灣問題解決比香港問題更寬”思想、江澤民“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甚麼都可以談”、胡錦濤“就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更大發展。在對台政策實踐過程中,貫徹底線思維與區間思維相結合的原則,是扭住兩岸關係主導權、成功實現國家統一事業的戰略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