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應主動選擇和平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19-03-03 00:02:26  


 
  1992年兩岸授權“海基會”和“海協會”在達成和確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就兩岸諸多領域交流合作做出了制度性安排,逐步實現了“三通”等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階段性目標,極大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推動了兩岸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以來,馬英九執政時期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兩岸攜手不斷出台促進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措施,使得兩岸交流範圍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多、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增多、層次不斷增加,效益也日益多元。直至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由於蔡英文政府雖然提出“維持現狀”,但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實際上“媚日擁美”而“拒中反中去中”,導致兩岸官方交流停擺、經貿受損,台灣民眾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4、習近平對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和平統一的政策

  習近平主席創造性提出了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理念,提出將祖國統一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針對兩岸複雜的外部和內部形勢,明確劃出了“武統”的“六個絕不”紅線:“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作為對“台獨”的懲戒和從“和統”轉向“武統”的條件。同時突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和平統一的具體舉措:一是“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二是“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三是“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④,更加注重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包容性、均衡性和普惠性,強調擴大台胞的受益面、增強台胞的獲得感,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持續、健康和穩定。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宣示目標: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絕不會為任何“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進而提出推進統一的五個方面(被稱為“習五條”):“攜手推進民族復興”、“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等。在政治上,提出願與台灣各界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願深化兩岸經濟文化醫療社會保障等融合發展,可以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在經濟上,要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共同市場,兩岸要應通盡通,甚至可以“率先實現(台灣)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在情感上,呼籲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同時也嚴正忠告“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