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對融合發展的再認識

http://www.CRNTT.com   2019-03-11 00:04:44  


 
  當前階段推動閩台深度融合發展,有兩個較為成熟的領域。

  1.強化閩台在社區治理領域的交流合作。

  近年來,台胞在福建各地深度介入當地社區生活,參與基層社區治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政策創新不斷湧現。在台胞參與福建社區治理方面,就有參與城市社區治理⑯、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及鄉村振興,以及福建各類企業中台幹集中企業的兩岸融合文化建設這三種類型。另外,大陸提出“惠台31條”後,台灣青年參與閩台經濟交流的渠道持續拓寬,形成台灣青年赴福建就業創業的熱潮。台灣青年登陸福建就業創業,首先接觸的就是福建各地城市社區,因此,可以利用福建各類社會組織和社工系統,輔導台灣青年首先融入當地社區生活。

  2.擴大閩台在民生領域的交流合作。

  一方面,引導、支持台灣地區在社會治理領域積纍的豐富經驗,到大陸尋找更多的發揮空間,惠及更多的兩岸民眾。比如,深入推進閩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交流合作、以治理城市擁堵為目標的閩台公共交通政策體系交流合作、以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為目標的閩台志願文化(或志工文化)建設機制交流等。另一方面,也尋找、開放大陸特別是福建在社會民生方面的優勢領域,服務於台灣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比如推動閩台氣象科學交流合作、閩台抗災防災交流合作等。

  註釋:

  ①郭震遠:《落實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思想的探討》[J].《中國評論》2017年12月號。

  ②王英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問題芻議》[J].《中國評論》2018年1月號。

  ③《台灣社交應用蓬勃發展,新媒體將更深嵌入民眾生活》[EB/OL].[2018-12-14].http://wemedia.ifeng.com/93067942/wemedia.shtml

  ④《調查:台灣近三成民眾每日花5小時上網 喜歡手機上追劇》,2018-02-23,http://news.sina.com.cn/o/2018-02-23/doc-ifyrvnsw7751195.shtml

  ⑤轉引自李仕燕:《社交媒體多元化對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兼談“韓流”現象背後的網絡經營資料》.載於北京市台辦、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辦:《“新時代視角下的祖國統一事業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年11月。

  ⑥轉引自李仕燕:《社交媒體多元化對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兼談“韓流”現象背後的網絡經營資料》.載於北京市台辦、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辦:《“新時代視角下的祖國統一事業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年11月。

  ⑦唐永紅:《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有助於和平統一》,2018-07-10,http://www.crntt.com/doc/1051/1/2/8/105112850.html

  ⑧王偉男:《兩岸融合發展解析》[J].《中國評論》2018年10月號。

  ⑨李秘:《兩岸融合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評論》2018年6月號。

  ⑩《葉克冬:真正實現兩岸同胞“同等待遇”》,2017-03-07,http://wap.huanqiu.com/r/MV8wXzEwMjcyNjI0XzEyNjJfMTQ4ODkzOTI0MA==

  ⑪嚴志蘭:《大陸台商社會適應與社會認同研究:基於福建的田野調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⑫吳宜:《惠台政策推動兩岸實現“心靈契合”的統一》[J].《中國評論》2018年5月號。

  ⑬唐永紅:《積極現實主義:新時代對台工作思想芻議》[J].《中國評論》2018年5月號。

  ⑭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採訪中心、大陸中心:《挺獨的變少願赴陸就業念書的沖新高》[N].《聯合報》2017年11月20日。

  ⑮藍淑芬、王致凱:《ET民調/68%網友認為惠台“可拉攏台灣人心”》,2018-03-08,ET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308/1126540.htm

  ⑯嚴志蘭:《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視角下的兩岸社區交流合作研究》[J].《台灣研究》2017年第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