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獨在危險的最後一里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6-05 00:03:53  


 
  筆者理解,美國的“台海模糊政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政治上,對統獨保持模糊;二是在軍事上,對於是否介入台海戰爭,是否馳援台灣,保持“模糊”立場。但是,實際上,當前美國的台海政策,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也都越來越不“模糊”,相反,是越來越挑事,越來越激化緊張氣氛,居然連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要揚言訪台,比特朗普政府“還超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歸根結底,還是要從美國的利益去看。

  當前,俄烏戰事,激發百年大變局發展。到底對於全球格局帶來何種變化,還需要深入觀察。但是,美國已經有人利令智昏,他們認為,第一,美國現得利,軍火生意、能源生意,以及其他高科技產品,賺得“盆滿缽滿”;而俄羅斯由於被制裁,以及戰爭消耗,經濟遇到30年以來的最低位。第二、世界各陣營分化重組,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的孤立。俄羅斯可能會得到烏東部分領土,鞏固克里米亞的安全,但是國家綜合實力倒退10年以上。故此,美國智庫已經不斷有聲音說,北京一旦發動台海戰爭,就是第二個俄羅斯。

  這種理論,固然可笑,但是,有人信。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個月來台灣不是平靜了,反而在亢奮,美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不斷透過官方、前官員、智庫學者,要求台灣要大幅調整軍事準備,打造“不對稱戰力”。美國跟對付烏克蘭一樣,在台海促武,而不是促和。

  有人說,俄烏戰事以來,島內要求和平發展的聲音強烈了,可是,島內的執政者卻是另一副面孔。以台獨為“使命”的當權者,和以台獨要求謀取最高權力的“台獨工作者”,會以為美國的支持,是最後的“窗口期”,在台獨的“最後一里路”,要跑步前進!

  二、島內制衡台獨力量跌至最低點

  客觀而言,生老病死,世代交替,台灣來自大陸的外省籍人士不斷離去,是島內支持統一的力量弱化的現實原因。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國民黨的變化。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說要訪美,之後一再推遲,最新消息5月下旬成行。為何要訪美呢?表面目的是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實際是實現“親美”路線。島內當下的政治生態,一切為了選舉執政。國民黨的主流認為,衹有得到美國的支持,才能勝選。但是,在美國兩黨一致打台灣牌以台制華的背景下,朱立倫如何能比蔡英文更得到美國的青睞?

  所以,僅此即可顯示,當下台灣島內制衡台獨的力量到了最低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