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對美依附 兩岸更危險

http://www.CRNTT.com   2022-07-30 00:05:52  


 
  (四)中美關係上,急於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對華戰略出現了大幅調整,將中國視為“戰略競争對手”。特朗普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積極同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競争”,“尋求在印太地區取代美國,重塑對其有利的地區秩序”,⑦ 將中國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挑戰,標誌著美國對華戰略從過去合作為主、競争為輔轉變為全面競争和遏制。基於這樣的考慮,特朗普2018年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提出明顯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不斷在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而民進黨當局也看到了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趨勢,為了實現其“依美制華”的目的,緊跟美國。為配合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民進黨當局禁止台灣企業採購大陸相關產品,禁止大陸一些高科技產品在台灣市場銷售;擴大對美投資,提昇台美經貿關係;謀求強化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努力加強與美國的政治、軍事關係。拜登上台後延續了特朗普“以台制華”的路線,不斷向民進黨當局釋放危險信號,推動美台加速勾連。民進黨當局迫不及待地想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甘願成為美國對華博弈的“籌碼”。

  (五)對外關係上,通過美國擴展所謂的“國際空間”

  蔡英文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台灣的對外關係也受到影響,馬英九時期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不復存在。但是民進黨當局卻想繼續享受馬英九時期台灣在“國際活動”上的便利,甚至妄圖繞過兩岸關係直接擴展對外關係。因此通過美國擴展台灣的“國際空間”就成了民進黨當局唯一的選擇。民進黨當局一邊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一邊多次向美方強調美國對台灣“國際參與”的重要性。自2018年開始,美國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力度不斷加大,手段也更加多樣。美國多次批評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打壓”,白宫、國會、國務院都表達過對中國的不滿。美國還通過各種手段設法“穩住”台灣的所謂“邦交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聯合其盟友藉疫情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衛生大會(WHA),支持民進黨當局的“以疫謀獨”。拜登政府國務卿布林肯甚至還發表聲明支持台灣“積極、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⑧

  在疫情背景下,為了討好美國,民進黨當局在抗疫方面大搞“雙重標準”。2020年初,民進黨當局對不同地區入境台灣的人員採取不同標準的管制措施,對大陸湖北包機入台的人員進行嚴格的普篩檢疫和集中隔離,對美國入台航班人員卻不進行普篩檢疫,隔離也祗是居家隔離。⑨此外,台灣“外交部”還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共同發表“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稱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台美將進一步加強共同對抗疫情的合作。⑩在大陸早期疫情剛爆發時,民進黨當局嚴禁口罩出口,而當美國疫情嚴重時,民進黨當局卻迫不及待地向美國提供口罩,希望藉共同抗疫討好、依附美國,展現出“仇中媚美”的姿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