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政治互動及潜在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6:53:20  


2008年11月4日陳雲林與江丙坤在台舉行會談成爲兩岸關係改善的標志。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月29日刊載丘震海文章“兩岸政治互動及潜在風險”,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去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時,提出“兩岸可就國家統一前的特殊階段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使兩岸未來政治關係如何探索,成爲兩岸間熱議的話題。兩岸間過去以經貿互動爲特徵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兩岸探索政治框架和政治整合的進程已悄悄展開。 

  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在經貿和人員交往領域進展良好,但如何使兩岸關係不逆轉,則涉及到政治框架;兩岸政治框架的探索和確定必須有一個時間期限,那就是馬英九在2012年5月卸任之前。兩岸政治互動必須以假設馬英九不能連任爲前提。在未來三年多裏,若兩岸能確立一個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本爲基本框架,那麽不管臺灣哪個黨派或領導人上臺,兩岸關係都有望在良性探索的道路上不會逆轉。 

  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岸官方倡導和推動和平協定的談判已經時不我待;從更大的框架上看,和平協議不僅要結束敵對狀態,而且更須爲兩岸未來互動提供保證。無論是臺灣國際空間還是和平協議,若沒有雙方均認可的政治框架爲基礎和前提,不啻將成爲“摸著石頭過河”而充滿不確定因素和風險,也將使雙方在模糊探索的過程中充滿猜疑。因此,兩岸有識之士現在就應開始探索兩岸政治互動的“路綫圖”。有了“路綫圖”的概念,兩岸在臺灣國際空間等一系列議題上的互動,才能遵循其內在邏輯而不致陷入“盲人摸象”的狀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