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須探索政治磨合“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09-01-06 11:55:52  


  中評社北京1月6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載邱震海文章《2008年兩岸關係的進展與死穴》與《兩岸須探索政治磨合“路線圖”》,兩文互爲上、下,內容如下: 

  2008年,是兩岸關係中十分關鍵的一年。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給兩岸關係發展注入新活力,帶來許多新希望。但這一年也是許多死穴顯露的一年,因此各方須認真總結經驗,避免讓2009年在蹉跎中流過。 

  馬英九上任一個月後,兩岸完成了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項目,海協會和海基會也在北京復會。這是兩會首次不借助第三地舉行會議。 

  在同一時期,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北京,會見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實現了兩岸執政黨首腦的首次峰會。當時,北京忙于處理四川地震救灾與重建,但胡錦濤還是抽出時間接待,顯示對兩岸關係的高度重視。 

  11月3日,陳雲林踏上臺灣土地。這是1949年後大陸主管臺灣事務官員首次訪台,也是迄今級別最高的官員訪台,完成了汪道涵1999年因李登輝發表“兩國論”無法完成的訪台意願。雖然陳雲林遇到民進黨的阻力,但順利完成任務。 

  12月15日,耽擱了許多年的“大三通”正式開啓。隨後又有消息透露,北京在臺灣加入世衛組織(WHO)或世衛大會(WHA)方面可能有一些新思維,兩岸將就有關事宜展開磋商。更有消息指出,北京可能會允許臺灣在2009年以“中華臺北”名義成爲世衛大會的觀察員。 

  臨近聖誕節,國共論壇一連兩天在上海舉行,爲兩岸執政黨的往來增添氣氛。 

  以“中華民族”取代“九二共識” 

  兩岸之所以能迅速接近,既由於雙方均有一定誠意,也由於各自對于對方都有基本研判,初步建立了一種帶有默契的信任關係。其中的關鍵是,雙方在“中華民族”的問題上基本找到了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